基于SmartClient模式的分布式网络化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仪器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仪器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仪器仪表测控领域的重要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光纤宽带通信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虚拟仪器网络化进程。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应用领域也随之在大范围扩展,如远程医疗、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高档测量仪器设备资源的远程实时调用,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等。目前,基于网络互联的网络化虚拟仪器开发,其软件开发模式主要有C/S模式和B/S模式。随着微软.Net Web服务框架的推出,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模式—SmartClien(t智能客户端)模式应运而生,它结合了C/S模式和B/S模式的优点,将所有强大的功能、灵活性以及C/S模式的用户体验与B/S模式部署的简易性和稳定性融为一体。SmartClient模式被认为是B/S模式的强大替代者。本文基于SmartClient模式在.Net平台下研制了一套分布式网络化虚拟仪器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解决方案。其中的控制信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是基于C#.NET相关技术的SmartClient应用程序;虚拟仪器远程控制解决方案是使用. NET框架下集成的VI(Virtual Instruments,虚拟仪器)开发工具—Measurement Studio开发的应用程序。整个系统通过Web Service技术实现网络各节点的仪器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通过DataSocket组件通信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地传输和控制,通过NI-DAQmx组件实现对USB-6009的数据采集,通过调用Measurement Studio中的分析函数库开发的分析模块可以在线/离线进行数据分析。本系统通过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功能、性能、运行效率等均达到任务要求。
其他文献
在核环境及某些灾害环境下,通信系统会遭受到来自现场建筑物等的干扰,导致带宽严重受限。为了保证大量图像数据的正常传输,在确保图像重构质量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提高图像压缩
21世纪,在全球新一轮汽车、通信、信息电器、医疗、军事等行业的巨大智能化装备市场需求下,嵌入系统科技和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说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
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为在现代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而微多普勒效应反映了目标的几何结构和运动特性,为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提供了新思路。但由于某些因素的限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应用的日益深入,各种增值业务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的部署,各种多媒体流技术对网络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的高可用性的实现就成为了设备提供商和解决方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