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预处理锯末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寻求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安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作为制备活性炭的原材料,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锯末为原材料,选用磷酸、酒石酸、柠檬酸和甲酸四种不同的酸作为预处理锯末的溶液,采用水热和热解两种炭化技术,制备活性炭样品,对活性炭进行了实验表征。利用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热力学模型进行活性炭吸附阴离子染料酸性红18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分析,考察了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并对样品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由一系列表征可知,锯末纤维结构在酸预处理过程中被破坏,不同的酸对其破坏程度不同,对后期活性炭孔洞结构差异的形成具显著影响。酸预处理锯末活性炭表面富含羟基、羰基等官能团。其中,比表面积最大的样品是磷酸预处理锯末活性炭,为1785.35 m~2/g,且该活性炭样品对酸性红18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最强。(2)以磷酸预处理锯末活性炭对酸性红18和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其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其对两种染料的吸附均属于单分子层吸附,且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00 mg/g和344.83 mg/g;活性炭对两种染料的吸附均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对酸性红18的吸附速率要大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速率;其对两种染料的吸附过程均是自发进行且是吸热的。(3)实用性研究发现:就重复利用性而言,磷酸预处理锯末活性炭吸附酸性红18可重复利用三次,吸附亚甲基蓝可重复利用两次,而其他酸预处理锯末活性炭吸附两种染料均可重复利用两次;从解吸性能可知,磷酸和酒石酸预处理锯末活性炭吸附两种染料的过程均以化学吸附为主,;甲酸预处理活性炭吸附两种染料的过程均以物理吸附为主;柠檬酸预处理活性炭吸附酸性红18的过程可能以物理吸附为主,伴随化学吸附,其吸附亚甲基蓝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其他文献
植物根系分泌物可能决定了植物特有的根际微生物群落[1]。为植物-土壤反馈提供更有利的微生物群落基础,为作物产量和环境可持续性提供最佳的土壤条件[2]。本研究首先明确番茄与黑曲霉生长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根系分泌物为主导,研究分泌物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土壤中其它真菌的化感作用,最后,分析分泌物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等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究利用根系分泌物解除土壤环境对黑曲霉等生防菌的抑制作用
本文以TiC为前驱体和掺杂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可见光吸收的C自掺杂金红石相TiO2纳米棒.样品的结构、形貌、化学态和光学性质等可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进入晚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日益败落。晚唐前期步入文坛并建立起声誉的诗人,如杜牧、李商隐、温庭筠、许浑等先后离世。而晚唐后期更是唐代的衰亡期,唐末的文学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他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滋养,又根据新时代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与时俱进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许多
目前,我国每年陶瓷产量和消耗量已雄踞世界首位,但随之带来的陶瓷废弃量也是巨大。陶瓷抛光砖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高档建筑装饰材料,且产量逐年提升,但是由于采用研磨、抛光工艺生产,必定会产生抛光废渣和半成品废弃物。抛光后的陶瓷粉末不仅富含活性二氧化硅等可发生火山灰反应的化学成分,粒径也与水泥相当,若能将陶瓷抛光粉用于砂浆或混凝土生产,不仅可以解决陶瓷废弃物粗放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能一定程度解决水
目的: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抑制JNK信号通路,探究成熟破骨细胞(OC)形成过程的相关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牙囊细胞(DFCs
本论文采用感官测定、GC-M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元宝枫、五角枫、三角枫、鸡爪槭和复叶槭等5种槭属植物的种实性状、营养成分及SSR引物,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元宝枫与五角
随着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工厂纷纷搬迁至郊外,大量具有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工业旧厂区面临闲置、拆除或者重建的不同境遇,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发展,而且增加了能源的消耗、破坏了生态平衡,极易造成环境污染。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工业遗产,它是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是保护、传承当代工业历史的有效手段,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意义。本课题以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为指
研究目的:本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出寒温并用法的概念,探讨出蒋小敏从六经辨证运用寒温并用法治疗常见病的思路。希望对当前临床运用寒温并用法治疗寒热错杂证的研究及当前的中医学术经验总结研究和传承提供一定借鉴。研究方法:1查阅有关寒温并用法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寒温并用法的概念;2收集和整理蒋小敏运用寒温并用法治疗常见疾病的有效案例208份,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六经病为纲对所筛选案例进行寒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