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适应是个体进入新环境时,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改善交往环境,应对情景压力,以适应新的社会群体并保持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个体步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有效提高人际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际适应不良会使他们产生焦虑和孤独感,影响学业成绩、产生不良行为或严重的心理疾病。同伴支持作为青少年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对青少年的情绪、自我价值、社会行为等都有显著的影响。人际交往效能感被定义为个体对人际交往水平的预期评估。人际交往效能感的高低对个体在陌生环境中建立支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个体快速适应新环境。因此了解大学生人际适应状况,明确同伴支持与人际适应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人际交往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作用,为有效提高大学生人际适应能力提供了参考意义。研究一,招募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360名,采用实验法,创建人际适应中的陌生人交友实验情境,采用2×4被试间设计,其中自变量为不同性别同伴支持接收者(男VS女)和同伴支持不同类型(同伴情感支持VS同伴信息支持VS同伴无支持VS无同伴无支持),因变量为人际适应(交谈过程满意度的高低),交谈过程满意程度越高代表被试的人际适应水平越好,交谈过程满意度越低则代表被试人际适应水平越低。检验同伴支持与大学生人际适应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考察同伴支持类型与不同性别同伴支持接收者在大学生人际适应方面的最优匹配。研究二,选取河南省几所高校大学生563名,采用问卷法,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引入人际交往效能感概念,探索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同伴支持和大学生人际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同伴支持接收者的主效应显著,女性被试组的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被试组。不同类型的同伴支持主效应显著,同伴信息支持组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同伴无支持组、无同伴无支持组;同伴情感支持组的人际适应得分也高于同伴无支持组、无同伴无支持组;总体上看,同伴支持组的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无支持组。(2)不同性别同伴支持接收者和同伴支持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不同的支持类型在不同性别同伴支持接收者上的研究结果:男性同伴信息支持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同伴无支持组和无同伴无支持组;同伴情感支持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无同伴无支持组;同伴无支持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无同伴无支持组。女性同伴信息支持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同伴无支持组和无同伴无支持组;同伴情感支持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同伴无支持组和无同伴无支持组。不同性别同伴支持接收者在不同类型同伴支持上的研究结果:在同伴情感支持组,不同性别同伴支持接收者差异显著,女性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男性组;在无同伴无支持组,不同性别同伴支持接收者差异显著,女性组人际适应得分高于男性组。(3)大学生人际适应总体状况良好,在性别、生源地、专业、是否单亲家庭、是否为独生子女及教养方式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城镇学生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艺术体育类大学生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类;非单亲家庭学生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学生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民主型教养方式学生人际适应得分显著高于专制型;但在不同年级、父母文化水平、不同学校层次和不同学校性质等方面差异不显著。(4)同伴支持与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相关,同伴支持能够正向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同伴支持与大学生人际适应呈正相关,同伴支持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适应;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大学生人际适应显著相关,人际交往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适应。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同伴支持和人际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陌生人交友情境中,同伴支持组的人际适应水平高于无支持组;不同类型的同伴支持、不同性别支持接收者与大学生人际适应的最优匹配结果:为女性提供同伴情感支持最佳。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同伴支持与大学生人际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