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上看,对公司的优秀人才进行股票期权奖励已实行多年。1999年美国的Korn & Ferry调研报告显示,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有78%的都向管理层发放股票期权;在《财富》1000家企业中已有90%推行了经理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股票期权制度已经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可以试行年薪制和期权制……”。可见,该制度在我国的探索、引进和应用已逐步展开。但是在试点实行的过程中仍然同国外,尤其是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原因除了大环境的法律法规的障碍外,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国内企业缺乏一套科学、系统地对经理人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关。因此,正是基于股票期权激励对降低代理成本,增加凝聚力,更好的引进和留住所需人才,最终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本文以企业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前提,对经理人绩效与股票期权的机制设计间的内在关系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各种绩效评价指标与方法,构建起针对经理人的绩效的分类矩阵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不仅能够实现以公司价值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经理人的分类与特点分析、比较,为企业股票期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模型中提出的绩效的价值的评价方法,将有助于股东对经理人股票期权机制的制定、执行、实施过程控制。本文首先运用模糊概念模型分析经理人绩效的定量评估,研究得到经理人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同时,通过对多家实行股票期权的企业开展实证调查,就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予以了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各种研究,设计“现期收益率”和“成长能力系数”指标,给出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具体方法,分别用来评价企业经理人在短期和中长期实现的公司价值的能力,既客观反映了其当前价值,同时注重考量其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以“·现期收益率”和“收益成长能力系数”为评价参数,进一步构建起针对经理人绩效的分类矩阵模型,将经理人分为问题型(低现期收益率,低收益成长能力)、短期型(高现期收益率,低收益成长能力)、成长型(低现期收益率,高收益成长能力)和明星型(高现期收益率,高收益成长能力)四类,总结、归纳它们在收益能力上的特点和存在主要问题,从而能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认识经理人的价值,为采取针对性的股票期权机制选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