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研究主要是在壳聚糖膜、纤维、微胶囊等一维、二维材料方面,而对壳聚糖作为可降解的植入体内的三维材料,国内外研究报道极少。本论文提出了用原位沉积法制备壳聚糖三维医用材料,并对材料的成型工艺、聚集态结构及其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 1.以壳聚糖膜为模板、NaOH溶液为凝固液,用原位沉析法制备了壳聚糖棒材。研究了壳聚糖凝胶棒的成型机理以及碱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温度对棒材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沉析法是利用NaOH溶液与壳聚糖的氨基起酸碱中和,使壳聚糖分子在模板上原位沉积成三维层状壳聚糖凝胶棒。 2.对壳聚糖棒材分子量、结晶度、吸水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成型过程中壳聚糖分子量下降很少,结晶度降低,而棒材吸水性仍较强。原位沉析法的制备过程、棒材断裂面的裂纹和形态分析表明原位沉析法制各的壳聚糖棒材是双轴取向的。 3.对壳聚糖棒材的力学强度进行了测试,并分别讨论了原料、含水量、戊二醛交联改性对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脱乙酰度下,分子量越大,壳聚糖棒材力学强度也相应的提高。当含水量较低时,棒材具有较大的力学强度,随着含水量增加,其力学强度下降较快。经戊二醛交联改性的棒材,韧性明显提高了,从原来的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 4.对壳聚糖棒材体外降解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棒材在磷酸盐降解液中16w后失重率和分子量降低不明显,表明壳聚糖降解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