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白海豚是我国唯一一级保护海洋鲸豚,被誉“海上国宝”,在闽、粤、港、台地区还被誉为“妈祖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西、海南、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台湾、浙江沿岸,喜在沿岸河口浅水域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的增加,中华白海豚受到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加大。厦门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而近年来伴随着厦门经济的发展,中华白海豚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水体环境污染成为危害白海豚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多只厦门海域搁浅的白海豚的研究发现,其体内已累积多种重金属元素,可能会对其健康造成威胁。文献表明中华白海豚主要通过摄食饵料鱼类暴露于重金属,为了评估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食用含有重金属饵料鱼类的风险,于厦门海域收集了10种中华白海豚摄食的饵料鱼类,测定了饵料鱼类肌肉组织中总汞、甲基汞以及其他重金属,如银、砷、镉、铬、钴、铜、铯、锰、镍、硒、钒和锌的含量和饵料鱼类的营养级,综合评估了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食用含有重金属饵料鱼类的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白海豚饵料鱼类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且低于珠江三角洲白海豚饵料鱼类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另外通过分析总汞、甲基汞与体长的关系发现,大部分饵料鱼类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都与其体长成正相关关系。 (2)厦门海域收集的饵料鱼类中银、砷、镉、铬、钴、铜、铯、锰、镍、硒、钒、锌和铅的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但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差距较大,同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鱼类中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锌和砷的含量相对其他重金属元素较高。 (3)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饵料鱼类的营养级为3.54~4.87之间,集中在4~5之间,处于较高营养级,表明这些鱼类容易富集污染物。另外,通过分析饵料鱼类与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关系发现,甲基汞、镉、铬和锌具有生物放大效应,生物放大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甲基汞>镉>铬>锌。白海豚食用处于较低营养级的饵料鱼类较安全,如黄鳍鲷、鯔鱼、黄鲫、鲳鱼等。 (4)选用国际通用的商值法联合蒙特卡罗分析,对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食用含有重金属饵料鱼类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饵料鱼类中As(无机)、Se和MeHg可能会对中华白海豚造成潜在威胁。不同季节间中华白海豚重金属暴露风险系数不具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