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跨文化的视角详细比较研究了中美年轻一代在认知型、情感型、以及工具型三种工作观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对其敬业度的架构进行了分析。基于中美两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笔者对中美年轻一代工作观及敬业度的差异进行了推测和论述,旨在阐述工作观及敬业度的侧重与各自的文化因素紧密相关。本文采用了施瓦茨价值观量表中的文化维度作为理论框架,即镶嵌与自主、等级与平权、控制与和谐这三组文化维度对工作价值观及敬业度的塑造作用。依托伊莱泽对工作价值观的多层面理论研究,以及加拿大学者梅耶与艾伦对于组织承诺(敬业度)的界定,对中美两种文化下的年轻一代工作观及敬业度进行了跨文化调查。为了验证工作观及敬业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笔者借鉴了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柏的工作价值观量表,在充分考虑中国文化因素后,设计了中英文的在线调查问卷,从而获得两种文化样本的对比数据。通过对两种文化样本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美年轻一代在一些认知型、工具型工作观上比较相似。例如,两个群体都对工作兴趣、晋升机会和薪金比较看重,并都对通过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及帮助他人有较高的认同。但两个文化群体在其它一些工作观及敬业度上表现出差异。例如,通过工作使世界更加美好这一价值观只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得到认同。此外,中国年轻一代的组织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受情感承诺(情感取向)、继续承诺(成本权衡)、和规范性承诺(义务或道德责任)影响;而美国年轻一代的组织行为,无论在留职抑或离职上,一般只受情感承诺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希望能对在华跨国公司的人才维存、有效激励带来一些启示。通过了解中美年轻一代工作观及敬业度的跨文化相似性与差异性,对中国本土人才实现有效管理与激励,从而推动在华企业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