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抗虫棉种子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alen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当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9个棉花品种为试材,在DNA快速提取方法、PCR反应体系、特异引物筛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快速检测提供了依据。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1) 建立了可用于转基因抗虫棉检测的DNA快速提取方法:①将种子去皮、砸碎,加入10倍(ul/mg)预热(70℃)提取缓冲液(100mM Tris-HCL,PH=8.4,1.5%SDS)。②70℃水浴提取10min,取出后立即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8000rpm离心10分钟。③取上清液1u
其他文献
测定了28个小麦品种的AWRC、GMP含量、SDS沉降值、Pelshenke值、硬度、籽粒总淀粉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WEAX、湿面筋含量、角质率、PPO活性、和面时间、峰高、7min尾高、7min带宽、形成角、衰落角、麦粉膨胀势、直链淀粉相对含量等19项品质指标;同时还测定了18个参试的软质小麦品种的一年两点试验的部分重要品质指标。进行变异、配对比较、方差、相关(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聚类分析
试验于1999-2001年在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试验场进行,以甘蓝型杂交油菜秦油2号和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两品种为材料,采用氮肥施用量、肥料运筹、密度等措施,研究分析各种类型结角层的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每角粒重的空间分布,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PPA)的变化、茎枝组成、各枝序的结角起点和结角终点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 1、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结角层各枝序的结角起点和终点高
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扬油4号各器官含N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干物质积累等,研究了油菜后期根、茎枝、叶片等营养器官中N素的输出和其角果中N素的积累。其主要结果如下: 1、根、茎枝、叶片的含N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苗期最高,并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逐渐降低;全株角果中含N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从终花期到成熟期呈下降趋势。增施N肥可明显提高各器官的含N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施K肥的效果不
本研究以甘蓝型黄籽油莱7500和933044,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7512和中双4号为材料,利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分析2个黄籽材料粒色性状的遗传规律及黄籽基因等位性;通过AFLP技术筛选同种皮色泽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主要结果如下: 1.7500或933044×中油82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F2黄籽植株与黑籽植株呈3:1分离,F1与黄籽亲本回交1代全为黄籽,与黑籽亲本回交1代黄籽植株
本试验以具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粳稻品种粳9983和广陵香粳,籼型杂交稻重点亲本协青早、龙特甫和珍汕97为受体材料,经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双载体或超双元载体共转化技术将分别含有潮霉素抗性(HPT)选择标记和反义Wx基因的两个T-DNA区导入上述受体来源的愈伤组织中,通过检测T_0代转基因水稻植株中HPT基因与反义Wx基因的共整合情况及在T_1代植株间的分离情况,来研究不同的共转化技术路线中共转化的效率及对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转基因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基因工程改良,能够显著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和对逆境的耐受能力。这就要求发现和克隆出更多新的功能基因和表达调控关键因子。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基因库中已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大量基因功能需要确定。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迫在眉睫,破译天书,分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旁邻序列分离效率的提高,构建水
黑龙江省是我国北方寒地粳稻主要栽培区域,也是优质稻米主产地之一,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钾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也是水稻生产施肥过程中极易忽视的营养元素。因此如何合理施用钾肥变得尤为重要。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东农425、松粳6、东农427为研究材料,设7个施钾水平,分别为:K0(0kg/hm2)、K1(25kg/hm2)、K2(50kg/hm2)、K3(75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