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教结合的顺利推行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一套完整并能够体现公平的竞赛体制的建立,大学生运动竞赛体制是贯穿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目前,中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竞赛体制正处在快速提高阶段,其未来也将成为推动中国大学生足球运动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中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竞赛体制发展至今仍存在一些阻碍其发展的弊端。长此以往,这些因素必将影响我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竞赛的健康开展,以致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阻碍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前进步伐。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大学生足球运动竞赛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了解中国大学生足球竞赛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剖析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出适合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特点的大学生足球运动竞赛体制的基本模式,设计改革方案,提出我们对于解决当前问题的看法。研究结果得出,大学生男足联赛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由于一直采用赛会制的比赛形式,各地方性、区域性、各级别的比赛缺乏组织性,因此提供给运动员的比赛机会少;市场效应不明显,经费来源主要是院校拨款;运动员资格审查力度不够,扰乱了公平竞赛制度。大学生女足联赛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与男足并存的问题外,女足联赛还存在参赛队伍少、普及度低、水平差距大等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改革对策。第一,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应该逐步从体校-专业队-大学转变为从小学-中学-大学的“一条龙”体系。第二,大学生男足联赛三个阶段的比赛应逐步实行主客场制,大学生女足联赛应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改革,改革重点在初级阶段,应形成稳定的联赛制度。第三,应加强地区性、区域性及个级别赛事的开展,加强国际院校之间的交流,重点扶持高中联赛的开展。重点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把更多的商家引进高校,减小学校拨款比例。第四,为了保证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应为该群体制定特殊的培养计划。第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对参加大学生足球联赛的运动员进行管理,加强管理力度。第六,使大学生足球联赛形成独特的风格,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