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较多患者就诊时呈现多发病灶,其来源于肝癌的多中心发生和肝内播散转移。手术根治性切除虽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其对于多中心型肝癌的治疗疗效多不确切,临床常用介入微创治疗多中心型肝癌。肝癌的介入微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门静脉化疗栓塞(PVCE)、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治疗(PEI)、射频消融(RFA)、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术、微波治疗等,其疗法繁多,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各种方法有利有弊。故多种介入微创治疗联合应用可弥补彼此的不足,为肝癌的治疗及总体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及125I粒子植入术三组介入微创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疗效,以期探寻更有效的综合介入治疗方案,进而提升临床治疗多中心性肝癌的效果,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影像诊疗介入中心行介入微创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病例,记录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肿瘤的影像学信息、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的A组(TACE)病例29例,B组(TACE+RFA)34例,C组(TACE+RFA+125I)29例。将A组作为对照组,比较A、B、C三组介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改良RECIST标准(mRECIST)和肝癌诊疗规范为评价疗效的标准依据,治疗术前、术后均行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并分析介入术后1个月及随后每2-3个月患者复查的影像学数据,来评估肿瘤缩小坏死率;对比三组介入治疗术后半年、1、2、3年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评估介入治疗的效果。 结果:三组介入治疗方法相比,TACE+RFA组及TACE+RFA+125I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76.47%、75.86%,均高于单纯TACE组51.72%;且TACE+RFA组与单纯T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ACE+RFA+125I组与单纯TACE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期,TACE+RFA+125I组与单纯TACE组有一定的差异(P<0.05)。三组治疗方法对患者总生存期均有明显差异,以TACE+RFA+125I组最为显著(P<0.001)。 结论:本研究采取的三种治疗多中心肝癌的方法,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三组治疗相比,TACE+RFA组肿瘤缩小率疗效高于单纯TACE组;TACE+RFA+125I组较单纯TACE和TACE+RFA组能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