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泛滥使用导致耐药性的菌株不断出现,使得抗感染治疗愈加的困难和复杂化。传统的抗生素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治疗需求,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速率也跟不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出现速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抗菌肽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病毒、细菌、两栖类、昆虫、高等动植物乃至人体。抗菌肽(AMPs)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均有抑杀作用,很多抗菌肽还可以抗原虫、抗病毒以及杀伤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是一类极具潜力的多肽类抗生素。但是,抗菌肽在体内的不稳定性以及较高的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抗菌肽的临床应用。虽然抗菌肽作为候选药物应用于临床中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正在努力探索优化条件。目前,人们在探索新型治疗手段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指的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同时应用于抗感染治疗中。联合用药可以扩大抗生素的抗菌范围,还可以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以及降低药物毒性的作用。在先前的研究中,人们利用抗生素之间的联合用药成功地提高了抗生素的治疗效力。但是,关于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之间的联合用药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的联合用药,以期在提高其抗菌活性的同时降低多肽的毒副作用,并评估它们的疗效,探究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首先,利用固相肽合成法,合成实验所需的6条多肽。同时,选取4种传统抗生素(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盐酸作用氟沙星和万古霉素),通过倍比稀释法分别测定抗菌肽与抗生素的抗菌活性,评估其体外疗效。数据表明,抗菌肽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普遍小于传统抗生素,说明抗菌肽拥有更好的抗菌效力,这与先前的研究一致。其次,利用棋盘法测定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联合用药的协同抗菌效力。实验中选取了3种革兰氏阴性菌,3种革兰氏阳性菌。结果表明,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抗菌作用,没有任何拮抗作用的出现。最后,基于体外联合用药的结果,优选抗菌肽PL-5和盐酸左氧氟沙星作为实验用药,进行体内动物试验。通过创建小鼠皮肤感染模型,测定PL-5与盐酸左氧氟沙星之间的协同抗菌效力。研究结果显示,抗菌肽与盐酸左氧氟沙星表现出极强的体内协同抗菌效力。考虑到二者不同的杀菌机制,我们认为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之间的存在互补性的协同抗菌作用机制,从而提高了抗菌效力。通过该课题,我们可以确定,抗菌肽与传统抗生素之间的联合用药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疗法应用于未来的抗菌感染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