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突出两相流在巷道中运移及动力特征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理以及突出发生后其对巷道的压力扰动和破坏作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了进一步研究突出后煤粉-瓦斯两相流的运动以及动力特征,本文以空气动力学和两相流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在实验室自行搭建了煤与瓦斯突出试验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并利用Fluent软件对突出两相流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当突出两相流在直巷中传播时,煤粉打击强度和冲击气流强度随两相流运移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突出发生后煤粉在直巷中的堆积特征为,巷道的前段和后段分布煤粉较少,而中段分布大量煤粉,整个巷道内煤粉堆积质量呈正态分布。在利用高速成像系统观测并计算得到煤粉流经过3个测点时的速度依次为25m/s、21.74m/s和13.89m/s,煤粉流速度随运移距离发生衰减。2)当突出两相流在分叉巷道中传播时,试验结果表明冲击气流在支巷中的衰减系数约为主巷中衰减系数的5.76倍。通过90°分叉巷道与45°分叉巷道的对比试验可以得到,在主巷中冲击气流的衰减系数是随着分叉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而在支巷中冲击气流的衰减系数则随分叉角度的增大而减小,这表明当分叉巷道的分叉角度越大进入支巷中的冲击气流的能量越高,而进入主巷中的冲击气流能量将被削弱。通过统计突出后煤粉在分叉巷道内的质量分布得到,在主巷道中煤粉分布规律和直巷道相似,但与主巷道相比,支巷道中分布的煤粉质量远小于主巷道。在四组分叉巷道的突出试验中,支巷中煤粉质量分别占总突出煤粉质量的0.36%、0.54%、0.59%和1.56%。通过拐弯巷道中突出两相流运移试验得出规律,突出冲击气流压力在通过拐角处后强度发生了大幅度衰减。由于壁面阻碍作用,大量突出煤粉沉积在拐角处并对后方两相流的运移起到进一步阻塞的作用。3)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 40mm、80mm和200mm三种尺寸突出口径的煤粉运移规律,分析显示突出煤粉运移平均速度和突出口径呈正相关。在对突出两相流在60°、90°和120°拐弯巷道内传播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出随着巷道拐弯角度增大,煤粉速度以及冲击气流压力的衰减系数呈减小趋势。对突出两相流在90°、135°和150°分叉巷道内传播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随着巷道分叉角度增大,进入支巷内煤粉的运移速度也呈增大趋势,支巷内冲击气流压力衰减越慢。而主巷中规律与之相反,分叉角度越大冲击气流通过分叉口后衰减越快。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论具有一致性。图[54]表[3]参[62]
其他文献
立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是森林资源清查中的重要测量因子,是评估林地蓄积、林木生长状况的重要依据。目前,立木因子的测量方法仍存在普适性不高、测量效率低等缺点。因此,本文重点提出了基于深度图的立木因子测量方法,该方法以消费级便携式设备为工具(智能手机、Kinect相机)采集自然场景下的立木图像,采用三维测量技术,探索自然场景下的立木三维重建方法,通过立木三维模型计算立木胸径、树高和冠幅。本文的主要内容包
高压输电线路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反馈输电线路上出现的问题,将输电线路上的运行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但监控系统采用太阳能和风能蓄电池供电的方式极易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不能
生猪养殖污水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根据治理工艺的不同,生猪养殖污水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生态治理、工业治理和集中治理,其中工业治理后的污水因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而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实现针对工业治理模式下生猪养殖污水的高效水质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生猪养殖污水的水质监测仍存在水质指标检测效率低、成本高,以及水质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
胸径、树木位置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测树因子,准确而高效的数据获取一直是广大林业调查人员共同的期盼。然而传统调查工具,需人工判读和记录数据,精度不高、效率低下、数据易错;新兴调查工具或方法,因成本高、难携带、实用性差等诸多问题难以应用推广。本文采用传感器、嵌入式及计算机等技术相融合的方法,研制以胸径、树木位置为主要指标,温湿度、坡度等为辅助指标的一体化采集系统,并探索了标准圆、椭圆、
树干液流测量广泛用于估算冠层蒸腾耗水量,而当前热量法应用于液流测量存在模式单一、适用范围窄等局限性,在应用研究方面的创新不足。因此,研究设计研发一款茎流测量系统,探究树干液流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分析蛀干害虫侵蚀下树干液流特征的变化,提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预测液流方面的应用,为指导树木病虫害预防和现代化农业的节水灌溉提供参考,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分析热脉冲HPV
大型构件是飞机、火箭等高端装备的关键结构件,其高质量装配是保障高端装备服役性能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已广泛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实现大型构件装配质量的监
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再利用对于对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拓宽土地利用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复垦措施不当,治理工作可持续性差,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刚治理时呈现反弹现状,揭示复垦后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和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可为后期复垦措施的科学选择与修复土地的再提升提供参考。本文以西南某硫磺矿废弃地为研究区,通过土壤-作物“点对点”采样测试,基于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富集系数和迁移
树木作为最重要的陆地表面资源之一,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着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和气候调节等重要的角色,及时有效地对树木进行检测以及获取树木各项参数信息对于监测树木生长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棵树木的各项参数包括树冠面积、冠幅、树高和胸径等,传统的树木参数信息获取方法通常耗时费力,而无人机平台的出现与发展,为城市中树木参数提取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渠道。本研究以无人机银杏树木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深度学习中
地质数据中类型和方向性变量是确定裂隙网络展布情况的关键几何要素,裂隙网络对岩体的完整性、连续性等产生影响,准确模拟裂隙网络的展布对地下工程施工、采矿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以及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基于岩体裂隙的现有理论研究基础和成果以及大量详细的现场调查采集的数据,在准确把握朱仙庄矿区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对裂隙的迹线、间距、类型、方向性变量等主要几何特
使用计算机视觉对农业领域的农产品进行的现有研究中,果蔬图像识别是农产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果蔬农产品自动化分类的关键技术。果蔬图像识别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果蔬种类众多,缺乏大量的有标签数据,难以通过监督学习方法来实现果蔬图像分类。针对上述问题,构建果蔬图像数据集,对果蔬图像进行分类,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多种采集方式下数据融合,可以打破不同识别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新的识别模型,保障果蔬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