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萜生物碱白乌头宁的结构修饰及其衍生物的杀虫活性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p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害虫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农药是防治害虫、提高生产的重要方式。传统农药在提高粮食生产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寻找传统农药的替代品迫在眉睫。植物源农药的主要来源为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选择性高、作用方式多元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备受农药工作者的关注。二萜生物碱是一类生物活性显著,结构复杂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抵御病虫害的作用,对其进行杀虫活性研究,有望开发出传统农药的替代品。本论文以C19型二萜生物碱白乌头宁(Bikhaconine)为原料,在其C-8,C-14上进行结构设计优化,通过酯化反应,得到其C-14位修饰和C-8、C-14修饰的两个系列衍生物(包括18个单酯型化合物和10个双酯型衍生物)。并利用1H NMR,13C NMR和HR-ESI-MS等光谱方法确定了其结构。以甜菜夜蛾3龄幼虫为测试对象,对所有的白乌头宁衍生物进行拒食活性考察。结果显示,在单酯型衍生物中,化合物(f,g,h,k,m,o,p,q,EC50<0.40 mg/cm2)表现出有效的拒食活性,其中,活性最好的衍生物为o和m,EC50值分别为 0.10,0.11 mg/cm2,而化合物 b 和 n(EC50=14.98,14.71 mg/cm2)几乎无活性。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在C-14位上为取代芳环的衍生物中,当苯环对位吸电子基团取代时,衍生物的拒食活性高于对位为供电子基取代的衍生物;且芳环上取代基的大小、位置和数目也可能是影响活性大小的因素。在三个C-14位上为烷基酰基取代的衍生物中(p,q,r,EC50=0.35,0.36,0.40 mg/cm2),链长对活性影响不大。就双酯型衍生物而言,化合物2a,2c,2d,2e,2f,2g和2h(EC50<0.40 mg/cm2)显示出有效的拒食活性,其中,化合物2e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最好(EC50=0.04 mg/cm2)。在所有衍生物中,化合物2e表现出最强的拒食活性,与阳性对照印楝素A(EC50=0.02 mg/cm2)的活性基本一致,这对新型农药的开发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5G技术、大数据处理、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其对阵列天线方向图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传统阵列天线设计是通过调节阵列单元激励幅度、相位、单元数目和单元间距,从而改变阵列天线辐射特性,满足工程需要。然而上述影响天线赋形的四个主要因素是多变的、非线性的,很难用传统的数学综合方法对天线辐射方向图的影响进行精确描述。鉴于此,一些智能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蚁群寻优算法、蜂群算法等被广泛应用于阵列天线优化设计,用
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在军事上较量的重点逐渐变成各种战斗机和舰船等新式武器的较量,这些新式武器通常具有较强的辐射能量,容易被敌方雷达探测并作为打击的目标。因此,提高目标隐身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磁编码超材料在隐身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超材料是一种人工材料构成的特殊电磁材料,由周期或者非周期的单元排列组合而成,具有非凡的电磁特性,可以实现对电磁波的任意调控。超材料的特殊性并不是单元的
建模教学重视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建模教学在科学教育领域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论文通过元素化合物建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化学核心素养与建模教学的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高一学生对建模教学的认知和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模型认知能力,但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的能力不足。运用访谈法,调查高
近年来,各国结合本国国情的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我国对物联网的研究发展也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行业渗透率持续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资源受限等特性,其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on,RFID)是物联网感知层自动识别和采集目标物体数据的关键技术。由于RFID系统大多是在开放的无线网络中进行传输,
本文以濒危植物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2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阴的方法,设置不同光照强度(L1:100%NS(natural sunlight);L2:50%NS;L3:10%NS)模拟水青树自然生境中空旷地、林窗或林缘、林下的光照强度,对水青树幼树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光合特性及叶片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分析光照强度对水青树幼树建成的影响机制,为水青
植物的邻体关系是维持种群动态的关键。幼苗的生长过程常常会受到同种同龄或异龄邻株的影响,同时该过程常常受到土壤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制约。目前对植物邻体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雌雄同株植物,而基于雌雄异株植物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我国广泛分布的经济、生态、园林植物青杨(Populus cathayan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回栽实验和室内控制实验,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龄期邻株和土壤杀菌处理对雌雄青杨
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目的。特别是对于偏远落后、生源差的彝族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成为学校和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是一门与STSE密不可分的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非常重视STSE教育理念在化学中的渗透,同时
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是昆栏树科(Trochodendraceae)水青树属的珍稀濒危物种。本文以水青树7月龄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水青树幼苗自然环境中的光照条件(林窗或林缘:L1-50%自然光照;林下:L2-10%自然光照)和土壤含水量(水沟旁:W1-30%水分含量;中上陡坡:W2-15%水分含量),设置光照和土壤水分的2因素2水平的正交控制实验,对水青
本文以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濒危植物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殖生态学研究方法对不同海拔的水青树繁殖特征进行研究,以海拔梯度模拟气候变化,间接探究气候变暖对水青树种群未来自然更新的影响,以期为濒危植物水青树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海拔对水青树开花物候具有显著影响,水青树花期各时间节点(如现蕾、始花时间、盛
鱼类的勇敢性对其种群的分布、生态适应和遗传进化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物种勇敢性的差异成为近年来热门课题之一。四川境内复杂多样的水文环境和鮈亚科鱼类丰富的多样性为鱼类的勇敢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鮈亚科鱼类的勇敢性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嘉陵颌须鮈(Gnathopogon herzensteini)、亮银鮈(Squalidus nitens)和稀有鮈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