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注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培养。在教育观上,现代教育是的发展以人为根本,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发展人的个性,弘扬人的主体性,使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个性,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放在核心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把学生当成教育活动的主体。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因而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的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和主体意识素质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因才施教;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采用文献法,教育实验法,调查法,着重研究主体性教育的内涵: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的、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总的来说,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性教育目的: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以及塑造主体人格;研究几种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发展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下实施主体性教学,构建主体体性课堂体系,包括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构“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主体性教学评价机制四个方面。通过一年的实验,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兴趣更浓,更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结论:主体性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表明:主体性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