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淀粉为原料制备淀粉基气凝胶。分别以五种不同淀粉为原料,经过糊化、老化、冷冻干燥等步骤,制备了一系列淀粉气凝胶;通过对制备工艺中凝胶化步骤中的关键变量进行控制,比较了这些变量对凝胶性质的影响;制备了交联淀粉气凝胶以及淀粉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探究了气凝胶材料随制备工艺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并测试了其在吸附方面的应用。论文首先以多种不同来源的淀粉为原料制备气凝胶,试图选择出较为理想的用于制备气凝胶的淀粉原料,并探究淀粉种类的性质对气凝胶结构的影响。目前有机气凝胶多使用海藻酸钠或纤维素为前体材料,淀粉应用于气凝胶制备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玉米淀粉、蜡质玉米淀粉、豌豆淀粉、马铃薯淀粉以及蜡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气凝胶,对不同淀粉的气凝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气凝胶持水性好,气凝胶内部结构排布规则、孔洞均匀,整体表现最佳,适合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其次,以凝胶化过程中的冷藏时间与冷冻时间作为关键变量进行对照实验,探究凝胶化过程中变量对气凝胶结构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藏时间对气凝胶的结构影响显著,气凝胶结构在24h内基本形成,之后其内部结构成长速度较慢;冷冻时间不同时,冰晶的形成情况影响气凝胶的内部结构,过长或过短的冷冻时间都不利于气凝胶内部结构的形成。之后以凝胶透光率为指标通过Avrami方程拟合淀粉气凝胶的老化过程,拟合结果良好。之后对气凝胶进行交联反应进一步改良气凝胶的性质。在糊化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磷酸盐交联剂,研究交联反应对气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联剂添加量0.1%,交联反应p H为9.0时,气凝胶获得最佳的内部孔洞结构。通过TPA质构分析测量不同交联条件下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发现交联反应对气凝胶的结构强度呈两段式的影响,在低交联情况下增大强度而在高交联情况下降低强度。交联反应通过改变气凝胶结构,使其溶胀特性、染料吸附性均发生变化。最后,论文还使用纤维素替代部分淀粉制备气凝胶。具体为使用纤维素与淀粉共同作为原料并添加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制备气凝胶。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交联剂的情况下,纤维素的添加量对淀粉气凝胶的内部结构影响显著。添加交联剂后,交联剂添加量在3%的条件下气凝胶具有最密集的孔洞结构,理论上能够提供最大的比表面积。纤维素的添加改变了气凝胶内部结构,纤维素本身也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使气凝胶的吸附能力随纤维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而交联剂的添加虽然改善结构,但抑制了气凝胶的吸水膨胀,使气凝胶的吸附能力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还进行了多种材料负载维生素E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气凝胶都表现出远高于原淀粉颗粒的维生素E负载能力,但其中淀粉、纤维素、交联剂含量分别为5%、1%、3%的样品(S5C1B3)对维生素E的负载能力最弱,而交联淀粉气凝胶对维生素E的负载能力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