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磁共振和室内相渗实验的低渗透油藏油水渗流规律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目前XL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通过核磁共振测试和油水相渗试验,研究油藏流体微观赋存状况、油水渗流规律以及驱替机理等,结合油田开发特征和水驱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指出该类油藏的开发潜力,为下一步制定改善开发效果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XL油田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较强,符合一般低渗透储层的特征;根据岩心核磁共振T2谱转化得到了该区块岩心的孔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定量表征了可动流体和剩余油赋存位置和赋存量。2.利用核磁共振测试,研究了压力梯度、注入倍数、渗透率、反向驱替这四个因素对微观油水赋存状况的影响;利用室内相渗测试研究了压力梯度、注入倍数、渗透率、含水率这四个因素对岩心驱油效率的影响;在二者相结合的水驱油规律研究基础上,指出了该类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与建议。3.XL油田储层相渗曲线主要分两类:水相上凹型、水相直线型;采用平均饱和度法对XL油藏相渗曲线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相渗曲线的经验公式。4.XL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岩心的相渗曲线略有差异,但是总体上呈现相似特征:两相共渗区范围窄、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水相相对渗透率最终值低;比较开发初期与加密后期的归一化相渗曲线特征参数,可知初期开发效果比后期略好。5.根据归一化相渗曲线计算得到了XL油田开发初期和加密后期的无因次指数曲线,其特征为:无因次采油指数接近直线递减,无因次采液指数在中含水期开始上升,在高含水期上升速度迅速变快,最终值不大;由此分析该油田提液潜力较小,依靠提液来实现油田的稳产难度相对较大。
其他文献
一、课标分析本节内容的课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垂直分层的特征,并能说
物理是高中学习的重要一门学科,但物理学习对高中生存在一定的困难。高中生正处于升学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学习压力也很大。随着新课改的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也越来越要求培养学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各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模式也被广泛应用。分组合作学习是教师通过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以学生组成小团队的形式来共同完成对知识内容的
研究背景众所周知,机体内的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对辐射最为敏感。临床上,许多接受辐射治疗的癌症患者常伴随急性和慢性肠道及骨髓损伤,这限制了癌症的成功治疗;在核意外事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