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实验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已经使用了将近12个年头,教材得失以及编写经验总结不断出现。国内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更是高度关注到教材编写的问题上来,并努力发掘国内外各个时期的历史教材,试图探索出教材编写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新教材的编写中去。其中,清末、民国时期的教材是最受关注的一类,大量民国时期的历史教材、历史学家和教材编辑人物被当做研究重点。在诸多论文与专著中,大部分的历史教材的编写者都是历史学家出身,譬如夏曽佑、刘师培、顾颉刚、吕思勉、杨东莼等,而对于非历史学出身,却对历史教育和教材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进行研究的却很少。金兆梓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语言学家,早年曾专想学习理工科,对文史并不专擅。后事业辗转,终究在中华书局开始编纂中学历史教材,并开始对历史教育和历史学术有所探究,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并运用到历史教材的编写中去,为民国时期历史教材的编写做出突出贡献。作者在教材研究上,特别选取了金兆梓的《新编高中本国史》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他本人早期发表的有关历史教育和教材有关的文章,深入探讨了他本人的历史教育思想和该教材的编写特点。主要把该教科书在民国时期,尤其在课标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教材编写特征,拿出来研究,以此窥见民国时期历史教材的共通性特点;同时,把该教材同当时名家学者所编写教材相比较,进一步得出该教材的独到之处;更有,把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与之作比较,总结出历史教材编写的经验,以期对国家未来编写新教材提出有价值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