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体”网络流行语研究——从修辞角度探究其构成及特点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1987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录”这种文章体式篇幅短小,注重以浅显通透的语言传达深刻的哲理,在文学史的各个时期都呈现出贴合时代特征的风格。但无论是禅宗语录、宋儒语录,或是现当代结集出版的名人名言语录,其创作者都是特定的群体,潜在事实是,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进入信息时代,人民大众宣泄自我、表达心声的愿望,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实现。比起词、短语等形式的网络流行语,语录传达了更为深刻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以规范其影响力。  本文以“语录体”网络流行语作为研究对象,从言语修辞的角度切入,系统论述其表达魅力。针对网络上对“语录”这一文体特征的定位不明、导致“语录体”泛滥的现象,我们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语录体”的发展轨迹、特征及影响作了概括的梳理;在此基础上,第三部分介绍了“语录体”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来源,主要包括对经典的创新和网民的原创;第四部分借助大量的例句,系统分析“语录体”网络流行语在修辞上的体现,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预设手段的运用;第五部分主要介绍“语录体”网络流行语的特征、探究其流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简要阐述其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该文从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两个方面探讨了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军旅声乐艺术.通过历史回顾、个案分析和理论总结研究了军旅声乐艺术的独特风格特征,特别是这一时期军旅声乐
在本雅明"艺术裂变"理论的天平上,两个论题"现代艺术的崛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其实并不平衡.正是对"古典艺术的终结"这一论题的认识不够清晰透彻,造成本雅明对天平另一端"现
维吾尔语和汉语有很大的区别。按形态归类,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按句法特点归类,维吾尔语属于综合语,汉语属于分析语。1  现代维吾尔语动词“-??”使用频率极高,形
萧红,这个被称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女作家,仅仅走过了人生漫长旅程的31年,却在不到十年的创作之路上为我们留下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从1933年4月,用笔名悄吟发表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