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calvin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20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之一,给全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使得肆意谩骂、诋毁甚至网络骚扰、网络欺凌、人肉搜索等行为频发,而这些行为构成了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的盛行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是,尽管网络语言暴力已经影响到网民的日常生活,却鲜有国内学者关注到网民个体的心理机制。同时,国内针对其语言特点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Weinreich的语言接触理论、Giles的语言调节理论以及Sidanius和Pratto提出的社会支配理论,对中国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分别做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有哪些结构性或功能性的特点?大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教师如何看待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如下两部分:(1)文本研究。通过在线收集和发帖征询的形式收集语料的形式,于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从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中筛选有效语料。(2)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大学生个体在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中的心理机制做具体研究。作者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分别具有结构性及功能性的语言特点,且中英文混用和转换的现象极其常见。同时,网络语言暴力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大学生在网络语言暴力中通常扮演施暴者或旁观者的角色;性别因素在网络语言暴力的各层面差异显著。另外,教师对网络语言暴力的认知度不够,对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作为中国网民的主体力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问题的研究,探究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为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监控网络语言暴力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创造并传播、接收不传播、接收且再次传播、搜索寻求含义是网络流行语使用的4种基本行为。对新闻事件的解读是网络流行语创造的前提,原话引用、信息提炼或改造、谐音使用和造
"互联网+"表现在教育领域主要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推动教育工作,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性强、规模大,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颠覆。本文论述了在"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就业
目的探讨快、慢转法及不同滤膜和显色检测法在Western blotting中的应用及各实验环节分析。方法采用MDA-MB-231细胞制备细胞蛋白,应用不同印迹膜[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乙烯二氟
旅游文学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又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文化资源。它具有真实性、知识性、思想性、史实性和艺术性等特点。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精华,它对旅游景点作用具有很好的宣
<正>为促进英语浸入式教育在我国的繁荣与发展,中国、加拿大、美国教育合作英语浸入式课程与教学研究(CCUEI)中方项目组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小学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伴着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
设计3套"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实验装置,依据实验现象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很容易得出2者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结论。
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介绍了英国老年教育的基本情况,包括为老年群体提供教育的机构和这些机构为老年群体提供教育的方式;二是介绍了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包括第三年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残留和转移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以及兔的生存期并加以对比,探讨氩氦刀冷冻、射频消融(RFA)及微波凝固(MCT)治疗兔VX2肝癌的疗效。方法将45只兔VX2肝
本文从巴瑞·布赞的最初定义出发 ,分析了新兴的“安全区域主义”和“新安全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安全复合体”理论的“古典”和“修正”版本的基本内核 ,并重点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