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以身份出场,身份通过话语建构,话语分析可以探索其身份及变化。研究把批评话语分析与隐喻认知相结合,以批评隐喻分析模式为框架,选取理工科大学男生英语学习者日志语料,对其中的身份隐喻进行了历时分析,以探讨其在大学英语学习各阶段中的身份及变化,同时分析与之相对应的师生关系身份及变化。研究表明,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的传统身份在不同阶段占据着相对较高比重,但其比例已大幅下降,而其他类型身份呈现出多样化,包括探索者、享受者、鸭子、风筝、参与者、士兵、网民、猎物、演员、参观者等。第一学期身份类型较为多样化,其中生产队队员、探索者和参与者这三种身份所占比例较高,其他类型身份较为分散;第二学期身份类型比第一学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更多身份隐喻类型,其中生产队队员、享受者和鸭子这三种身份类型占据较高比重;第三学期学生的身份类型较少且较为集中,以生产队队员、享受者与懈怠者占据绝对高的比重。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变为更加多样化的关系,如探索者-向导、参会者-主持人、士兵-将军、树木-园丁、享受者-演员、猎物-猎人、鸭子-饲养员等关系,师生权力关系、师生双主体的地位需要重新界定。通过分析理工科大学男生英语学习者身份,可以更加明确其在不同阶段角色的自我定位,进而可以重构教师身份及师生之间的双主体关系身份,为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制定以及教学评价等提供参考,乃至对教育决策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