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水库洪水资源化为研究目标、以洪水季节性变化为切入点,对水库汛期分期划定、分期设计洪水、分期汛限水位以及水库汛期分期效应评价展开研究。论文以广西澄碧河水库为工程实证分析,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论文对实例工程1963~2011年的来水量、弃水量、蓄满率以及水库大坝工程条件、库区周边供水要求和当地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分析,论证其实施汛期分期调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水库日均降雨量的分析,划定水库的汛期为4月13日~10月31日,共202天,非汛期为11月1日~次年4月12日,共163天。论文以分形理论方法为基础,利用多年日均降雨量序列、多年最大降雨量序列、多年平均日径流量序列、多年最大日径流量序列进行分维的计算与分析,最终确定分期结果为:前汛期4月13日-6月6日,主汛期6月7日~9月9日,后汛期9月10日~10月31日。论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理论频率曲线分析推求分期设计洪水,并将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应用到调洪演算当中,最终以不降低工程防洪标准为原则,结合现实和相关要求,确定水库各分期的汛限水位为:前汛期185m,主汛期185m、后汛期185m-187.5m。论文利用“效益-风险”理论对实施汛期分期调度进行效应评价,计算结果表明:水库汛期分期调度后将年均增加效益88~162万元,相应的,年均期望风险为22.635万元,效益远大于风险,说明适当抬高水库后汛期的汛限水位是合理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