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中硫赋存结构复杂,脱除困难。传统的脱硫方法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元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尚不明确,存在脱硫效率低、操作条件苛刻、难以工业化应用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绿色环保、工艺创新的化工过程强化方法用以促进煤中硫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电场强化理论,提出电场辅助软锰矿氧化高硫煤脱硫的新思路,期望利用电场改变矿物表面性质和离子运动,通过二氧化锰氧化煤粒,使其内部硫元素暴露出来,实现高硫煤深度脱硫以及软
【基金项目】
: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重点项目(2011DA105287-zd2019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中硫赋存结构复杂,脱除困难。传统的脱硫方法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元素的迁移转化机制尚不明确,存在脱硫效率低、操作条件苛刻、难以工业化应用等问题。因此,寻求一种绿色环保、工艺创新的化工过程强化方法用以促进煤中硫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电场强化理论,提出电场辅助软锰矿氧化高硫煤脱硫的新思路,期望利用电场改变矿物表面性质和离子运动,通过二氧化锰氧化煤粒,使其内部硫元素暴露出来,实现高硫煤深度脱硫以及软锰矿高效浸出。文章主要对有/无电场两种条件下高硫煤脱硫效果以及脱除机理进行了探索,分析了高硫煤脱硫行为的动力学机制。取得如下结果:(1)实验煤样灰分为16.72%,属于中灰煤;挥发分及固定碳含量分别为20.97%、61.78%;总硫含量为3.427%,其中硫酸盐硫、黄铁矿硫以及有机硫含量分别为0.5472%、0.6958%以及2.184%,有机硫占其总硫含量的63.73%,为其主要的硫形态。(2)有/无电场体系研究1)基于电场强化理论,研究电场强化软锰矿氧化高硫煤脱硫及软锰矿高效浸出行为。软锰矿与高硫煤质量比为1/7,煤浆浓度为0.05 g/ml,反应时间为5 h,反应温度为80℃,初始硫酸浓度为1.2 mol/L,电流密度为600 A/m~2时,与预处理煤相比,高硫煤脱硫率可达40.56%,锰的浸出率为95.23%。与无电场浸出体系相比,电场的引入可使高硫煤脱硫率提高19.93%,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提高16.77%。2)处理后煤样分析。在电场条件下,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强氧化作用会促进煤粒表面有机分子键断裂。相对于原煤,处理后煤的固定碳以及挥发分含量增加、热量及灰分分别降低了775.2 k J/kg、4.400%,煤的基本大分子官能团没有受损。3)机理研究。脱硫过程中,煤有机分子在阳极板上与软锰矿发生反应,致使煤中析出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和Fe2+,使煤深层次有机硫暴露出来,而电解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Fe3+/Fe2+、Mn3+/Mn2+将暴露出来的有机硫氧化为砜、亚砜等形态硫脱除。(3)动力学研究表明,电场强化软锰矿氧化高硫煤反应主要由核缩减模型中产物表面扩散控制决定,表观活化能为35.21 k J/mol,宏观动力学方程为:1+2(1-r)-3(1-r)2/3=0.4479·exp(-35210 RT)。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化工过程强化理论,利用电场引发反应体系中元素定向迁移和转化。对有/无电场两种体系下的高硫煤脱硫率及锰浸出率开展了实验研究,并结合分析测试、动力学行为,证明电场以及软锰矿的强化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高硫煤脱硫技术以及放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萃取精馏作为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分离技术,其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选择,故绿色、高效的萃取剂一直都是石化行业的研究热点。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化学搜索空间庞大,借助实验法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无法实现高效、快速的高通量筛选。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石化行业的设计和生产也更加关注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及环境安全的危害。因此,设计出满足分离要求且绿色高效的萃取剂是一项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工作。基于此,本文
长期以来,随着各国工业大力发展,源源不断的化石能源被消耗,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绿色、环保、低碳的清洁能源备受人们关注,设计与开发高效的能量转换和储存装置有利于促进“双碳”战略的达成。水性锌离子电池(ZIBs)和电解水分别是能量储存和转换装置的代表。电解水是通过施加电压在催化电极上发生水裂解反应,生成纯净的氢气和氧气,从而实现能量的转化。ZIBs由于其水体系安全、环境
钛基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钛(Ti O2)和钛酸锂(Li4Ti5O12,LTO),因其具备良好的理论比容量,优异的循环性能,价格低廉等优点,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展现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该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导率较低,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制备CNTs@Ti O2复合材料和LTO/CNTs复合材料以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恒流充放电等测试
暖通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在地铁建筑中,地铁环控系统能耗占地铁总能耗比重大,具有比较高的节能潜力。对于重庆市这类山地城市而言,地铁站埋深普遍较深,具有充足的地下土壤资源。因此,本文希望利用土壤-空气换热器EAHE(Earth to Air Heat Exchanger)技术来充分利用土壤地热能和室外空气昼夜温差这类可再生能源来降低地铁环控系统能
光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周围建筑物等物体的遮挡而产生的阴影会大幅降低其整体的输出性能。近年来,柔性纤维光伏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光电转换器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传统平板结构电池不同,纤维结构光电池的光敏材料层包裹了电极基底的一周,在阳光下一直有一面不受光照,其始终与受光面的光敏层并联连接。和受光面相比,背光面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分子更少,导致较少的光生载流子注入到半导体层,从而表现为与受光面不同的载流子浓
近年来,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频繁出现以及有机物种类的复杂多样,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潜在的威胁。目前,基于SO4·-为主的高级氧化技术被认为是高效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有效手段。介孔碳不仅因其丰富的比表面积和空隙结构被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同时介孔碳-金属复合催化剂也因高效的协同催化性能在高级氧化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聚醚F127为软模板剂,利用溶剂挥发自组装方法制备介孔碳基铁钴合金(Fe
不断增长的电能存储需求对于储能器件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因为其理论容量大,价格便宜,组装方便,安全性高等特点成为人们研究储能设备的热点方向。然而,开发选择合适的锌离子正极材料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锰基氧化物材料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的研究开始得较早,被认为是储能的理想材料。锰基材料不可避免地存在导电性差等问题,仍然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本论文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出具有均一
锂硫电池(LSBs)作为下一代储能装置因具有高比容量而备受关注。然而,中间产物多硫化锂(Li PSs)的“穿梭效应”和缓慢的反应动力学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本文基于3D导电碳衍生骨架Co-NC/CNT设计了一类硫正极宿主和隔膜改性材料以提高电池倍率性能并抑制容量衰减。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碳纳米颗粒通过碳纳米管在碳骨架内相互连接。Co-NC/CNT内存在的吡啶氮可以锚定中间产物Li P
<正>引言自2020年3月开始,西双版纳一群野象离家出走,2021年5月27日,象群进入玉溪峨山县城,"离家出走"的野象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象"往何处成为国内网民关心的热点话题。5月27日以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按照云南省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统一部署,落实《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常态化工作方案》指示要求,第一时间成立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第一时间派出指战员前往应急值守。
<正>“江勇顿珠,1998年2月出生于西藏昌都,中共预备党员,2019年5月入职,现任昌都市森林消防支队左贡中队四级消防士。他是一个大山里的藏族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帮家里分担家务,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业完成后本想报名参军,完成自己儿时的军人梦想,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想法:2019年四川木里“3·30”森林火灾导致27名消防员壮烈牺牲的消息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被他们逆向前行的勇气深深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