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原文取自于《你耳朵里的是条鱼吗?》(Is That a Fish in Your Ear?)的第四、五、六章。该书是戴维·贝娄斯的一部翻译学术著作。与同类书籍不同的是,该书关注的并不是翻译理论或技巧,而是通过具体的、有趣的生活实例来探讨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的意义等问题。第四、五、六章节分别探讨了译作能否取代原作、外国小说中“洋化”的悖论以及母语问题。目前国内较为缺乏此类文本,因而该翻译项目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以及社会意义。一方面,可以扩充此类文本的数量,为专业读者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另一方面,该文本深入浅出,其适应性可扩大到普通读者,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该文本重在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念,属于信息类文本。因而,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依据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采用交际翻译为主、语义翻译为辅的翻译策略,在词汇、句法、篇章以及文化层面使用词性转换、句子重组、增译、指代、释义等技巧进行翻译,以期使译文读者读译文时能获得原文读者读原文时的类似感受。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活动,译者得到如下结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在任何翻译中,都不能单纯地选择某一种翻译策略。同时,由于中西语言结构的不同,任何译者都不可能达到形式或者内容上的完全对等,译者要根据文本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意图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以及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在不改变原文的前提下,译者应允许适当的意义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