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新世时期是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繁荣的时期,也是全球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位于黄土高原东南部的汾渭盆地,是我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人类活动的古遗址分布广泛。深入研究遗址周围的黄土-土壤地层剖面,能够揭示汾渭盆地全新世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状况及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研究基于详细的野外考察,分别在汾渭盆地东部的运城盆地、关中盆地东部和西部古遗址周围选择了夏县DXF-N、华县NSC和武功HXZ三个典型的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对黄土-土壤剖面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TOC和CaCO3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室内实验分析和测定。通过实验结果,以及全新世时期环境演变和人类活动的状况,揭示了全新世汾渭盆地面流侵蚀沉积事件和古洪水事件的发生规律,探讨了侵蚀加速问题。获得的主要结论为: 1.汾渭盆地东部运城盆地洪积扇前沿DXF-N黄土-土壤剖面的粒度特征分析表明,DXF-N剖面记录了四个面流侵蚀沉积事件;结合考古地层学、黄土高原已有的文化层14C年代数据和在DXF-N剖面发现的文化遗物,确定出这四个面流侵蚀沉积事件分别发生在11500~11000 a B.P.、3850~3300 a B.P.、2200~2000 a B.P.和1300~800 a B.P.。全新世初期11500~11000 a B.P.正是冰期结束、气候转暖的初期,大量降雨产生丰富的地表径流,在裸露、疏松的风尘堆积黄土上产生面流侵蚀;3850~3300 a B.P.夏商时期,人类农业耕作和聚落建设等活动对洪积扇地表的干扰加大,增强了地表径流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引起了运城盆地洪积扇前沿面流侵蚀沉积事件的发生;2200~2000 a B.P.和1300~800 a B.P.在气候干冷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强烈地影响着洪积扇前沿地表,在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的双重作用下,加速了面流侵蚀沉积事件发生。 2.通过对关中盆地东部洪积扇缓坡地带的NSC黄土-土壤剖面粒度特征分析,结合考古地层学、黄土高原已有的文化层14C年代数据和在NSC剖面发现的文化遗物表明,在11500~8500 a B.P.早期和4000 a B.P.之后,NSC剖面记录了关中盆地东部洪积扇缓坡地带的面流侵蚀沉积事件。11500~8500 a B.P.早期正是冰期结束、气候转暖的初期,气候变化引起了面流侵蚀沉积。自4000 a B.P.之后的夏商文化以来,人类农业耕垦等活动对洪积扇地表的干扰促进了面流沉积过程,也引起了面流侵蚀沉积事件的发生;从3100 a B.P.开始,气候干旱,人类活动强烈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加速了面流侵蚀沉积事件发生。自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