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结晶器内渣膜析晶机理、规律与调控技术研究

来源 :河北理工学院 河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器气隙内流入的保护渣液渣析晶行为对渣膜的润滑状态和传热性能有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连铸漏钢事故率和铸坯表面缺陷率。本文首次系统地对保护渣的析晶机理、规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对同时加入多种助熔剂对保护渣析晶温度、矿物组成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并完善了连铸保护渣析晶性能理论。由实验分析可知:在设定的成分范围内,各种助熔剂水平变化对保护渣析晶温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Li2O> BaO> B2O3> Na2O> CaF2> MgO;自制保护渣具有良好的析晶性能和玻璃化率,矿物组成以钙黄长石为主,可以有效降低保护渣的导热能力,使结晶器热流减小,从而减少纵裂纹的产生,润滑性能好,可明显降低结晶器摩擦力。并应用JMA状态转变动力学方程计算析晶活化能E,频率因子v和析晶转变速率常数k。同时,对唐钢薄板厂FTSR目前使用的保护渣的熔点、熔速、矿物组成进行了实验研究,考查其适用条件,防止纵裂及粘结性漏钢事故发生。在实验研究及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连铸保护渣性能预测模型软件,通过试验性研究,确定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连铸保护渣熔点、粘度和析晶温度预测模型软件的结构参数和网络学习参数;该软件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建立保护渣渣样数据库,为保护渣性能的考查、设计、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首次应用大型高温显微镜观察、录制了保护渣的熔化、凝固、析晶过程,寻求得一种由微观角度研究保护渣冶金性态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促进考查、研究保护渣性能设计及行为过程的真实性、科学化进行了新的尝试。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的轮廓提取方法是由操作者利用解剖学知识人工勾画间断边界(初始化轮廓),在GVF 主动轮廓模型的基础上,动态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初始轮廓逐步收敛到感兴趣区域的边界。在提取
随着拉速的提高,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状态发生改变,直接影响连铸坯的质量。优化浸入式水口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是改善结晶器内钢液流动方式的有效手段,对提高连铸坯质量具有重要
人脸识别技术是模式识别和机器视觉领域最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近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如下:首先通过对人脸图像灰度直方图的修正,消除了光照强度
本文以石钢高炉生产条件为基础,对石钢高炉中碱金属平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实验室模拟设备,研究了高炉内碱金属的反应机理与分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石钢高炉的碱金属(K2O+
流经大脑的血流量大约为人体全身循环血流量的20%,脑血流的异常阻断可以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后果,如引发中风、脑卒危及患者生命。此外,飞行员在加速度条件下飞行时,脑血流量的减少
作者通过对青海分公司160kA电解槽扩容到180kA后的磁场、流场、电压平衡、电流效率和热平衡进行各种测试分析与计算,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论: 1) 在原有电解槽内衬结构和母线
近年来,人们探索利用气体对连铸中液态金属进行约束成形,并逐渐发展出有色金属(如铝)的气膜连铸技术,所生产的铸坯表面光滑无缺陷。现有的气膜连铸技术是利用气体的静压力约束液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1)提出从信息、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的角度来研究DICOM标准的安全性概要,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2)研究了实现
作者针对东海铝业公司电解二厂SY-300大型预焙槽的运行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积累的铝电解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了制约该类电解槽正常运行的几点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