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锥体束CT(CBCT)技术研究骨性Ⅲ类下颌偏斜患者的颅面硬组织结构,探索不对称发生的部位与程度。 方法:骨性Ⅲ类错成人伴下颌偏斜患者34例作为偏斜组,不伴偏斜31例作为非偏斜组,采用CBCT扫描,对颅面硬组织22个标志点的不对称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22个标志点分别位于六个分区:上颌骨区、下颌升支区、下颌体区、颧骨颧弓区、颞骨区、鼻骨区。 结果: 1.两组颏下点、上下颌磨牙及牙槽嵴点、下颌切牙及牙槽嵴点、下颌角点、喙突点的不对称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偏斜组大于非偏斜组。 2.下颌切牙及牙槽嵴点、下颌磨牙牙槽嵴点与颏下点偏移呈中度正相关;上颌磨牙及牙槽嵴点、下颌磨牙点、喙突点、上颌切牙点与颏下点偏移呈弱的正相关性。 3.在31例非偏斜者中,有9例发生了颌骨的区域性不对称,其中仅上颌骨、仅下颌体、仅下颌支不对称者各3例,均占9.68%;34例偏斜患者样本中有10例(29.41%)患者发生了上下颌骨的不对称,其余24例(70.59%)为仅下颌骨的不对称。 结论: 1.与骨性Ⅲ类非偏斜者相比,偏斜患者存在下颌体、下颌升支、上颌牙槽部位的不对称。 2.骨性Ⅲ类偏斜患者,下颌部位表现为骨性的不对称,上颌部位表现为牙及牙槽的代偿,下颌骨的不对称生长导致上颌骨发生继发性不对称。 3.骨性Ⅲ类偏斜者颅底、颞骨、颧骨、鼻骨相关标志点的不对称性与骨性Ⅲ类非偏斜者相比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