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它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需求,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因此,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以来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如何认识和解读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当前的理论热点。发表此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求共同提高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本文立足于当前的实践,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科学发展观内在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立场出发,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论证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主体性思想、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思想、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自身的辩证关系的思想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实践的中介因素----科学技术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意、本质特征、根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从当代人的视角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体性思想、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论述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主体性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从发展的目的、主体的地位和力量、内在价值尺度、主体的交往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第三部分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实践的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人类实践活动与自身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述的。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社会、人类自身其实是和谐统一的。但是以往的发展观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往往是片面的。
其他文献
文化即是人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是人自觉不自觉地建构起来的人之形象。在这种意义上说,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而象血脉一样熔铸在总体性文
本文立足田野资料,以连城道教正一道内部的传承与变异为线索,通过对经书、仪式的记录分析力求最真实地呈现连城正一道的发展现状。并立足于连城正一道与地方信仰文化整合的社会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闭目塞听,盲目自信的中国人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敲开了大门。伴随着西方世界的入侵,中国的有识之士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近代中国为什
在哲学史上,笛卡尔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确定性这一概念的哲学家,确定性问题遂成为近代哲学中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确定性问题理解为两个方面:1、外部世界的确定性问题;2、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