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纂修《四库全书》作为清乾隆帝执政期间的重点文化工程,备受清乾隆政府重视。但《四库全书》所搜书目均是经过清政府“筛选”而来,清朝馆臣在撰修《四库全书》过程中悉数剔除了不符合清朝统治利益的书籍。《通鉴纲目续编》作为《四库全书》中的一种,也在重新修葺之列。《通鉴纲目续编》因曾得清圣祖仁皇帝亲自评判和审核,故又名《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清朝馆臣在修缮《通鉴纲目续编》过程中将不符合清朝统治者利益的民族思想与异族文化逐一进行查禁焚毁,而其禁毁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此书的《发明》、《广义》各条。本论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写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书中关于《通鉴纲目续编》之相关奏折为主要材料和依据,通过爬梳,整理出各省缴换、抽改、剔除、销毁该书的具体数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清乾隆政府为何集中禁毁《通鉴纲目续编》《发明》、《广义》各条以及禁毁的主要方法。此外,鉴于不同省份人文环境、地理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省份在搜剿《通鉴纲目续编》的过程中其搜剿书籍数目与搜剿原因等有较明显差别。笔者尝试通过分析、揭示这些差別所在,为日后《通鉴纲目续编》相关研究的开拓视野。最后,由于笔者尚未查询到未被查禁焚毁的《通鉴纲目续编》现流存情况,笔者将试探讨未被禁毁的《通鉴纲目续编》流存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