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诱发型堆积层滑坡的加卸载响应比特征及其与稳定性演化关系的数值分析与评价——以长江三峡典型堆积层滑坡分析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q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是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带,该区堆积层滑坡发育,黄腊石、新滩、黄土坡、鸡扒子等巨型堆积层边坡均位于该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库水位从135米上升至175米,将导致一部分滑坡部分或全部被库水淹没,水库水位周期性的升降变化对滑坡的渗流场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严重威胁三峡库区滑坡的安全。因此,地下水在堆积层滑坡中的动力作用规律和稳定性评价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工程应用课题。 本论文以三峡库区为背景,结合“国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三期)规划阶段调(勘)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水诱发堆积层滑坡的加卸载响应比参数与位移动力学预测(40672182)”,“水诱发型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比特征与位移非线性动力学预测(4047214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滑塌型地质灾害的非线性动力学预测(Y2003E01)”和湖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滑坡监测预警体系研究”,作者参与了上述项目的外业勘查和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的基本要素及位移动力学特征,地下水在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的类型及分布规律。在运用国际知名岩土工程专业分析计算软件GEO-SLOPE 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分析了地下水在堆积层滑坡的作用规律,获得了以下认识: 1.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的地质调查,对滑坡基础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堆积层滑坡与其它类型滑坡的主要区别,总结了堆积层滑坡的基本特征及位移动力学特征。 2.通过分析三峡库区降雨分布规律及水库蓄水情况,发现降雨和库水位变化是引发滑坡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动力诱发因素。并对地下水在堆积层边坡稳定性中的作用规律进行了分析。 3.本文将非线性加卸载响应比理论运用到堆积层滑坡预报中,探讨了将地下水位变化作为该类滑坡的加卸载动力参数的可行性,从而确定了该类滑坡的加卸载参数、加卸载响应参数及加卸载响应比。 4.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理论,对地下水在边坡中的动力作用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场分布规律,渗流场—自重应力场耦合作用下应力场、位移场分布规律。得出了概化堆积层边坡模型的稳定性系数随水位上升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稳定性系数随库水位下降逐渐减小的规律。 5.本文将地下水位变化作为该类边坡的加卸载动力参数,边坡位移变化、位移速度及位移加速度作为其加卸载响应参数,从而确定了该类边坡的加卸载动力参数、加卸载响应参数以及加卸载响应比。通过研究加卸载响应比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得出了以下规律:如加卸载响应比等于1或以1上下波动,则代表边坡处于稳定阶段;如持续大于1,则表示边坡向失稳转化;如远远大于1,则表示边坡即将失稳。 6.本文最后以湖北省秭归县八字门滑坡为实例,计算得出的滑坡稳定性结果与通过实际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加卸载响应比评价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堆积层滑坡预报中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ECC)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Victor C.Li基于微观力学与断裂力学原理,经优化设计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应用于短梁及剪力墙构件中,以发挥其高抗裂能力、高抗压强度和高延性,以及抗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特性。本文采用试验研究与有限
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是岩土工程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预应力锚固技术以其独特的效应、简便的工艺、广泛的用途,在岩土加固领域中显示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已日益广
复合地基较天然地基能提高承载力、控制变形,又比桩基经济,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其工作机理及变形计算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以下问题进行了
装配式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是在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诞生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它主要用于临时性、暂设性的住宅体系。这种结构各个主要构件均采用螺栓连接,可拆卸、可重复使
本课题主要研究桩基础、地基土对上部结构动力特性影响的问题. 本文以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为分析平台,在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对大型薄壁钢简体结构的动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建筑节奏越来越快,建筑招投标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投标报价的时间期限也变得越来越短,像技术含量高的膜结构分包工程,有些可能在没有施工详图的条件下进行投标报
钢管混凝土结构凭借其力学性能优越、施工速度快,耗材少等优点在超高层及大跨度桥梁结构中应用日益广泛。钢管与其核心混凝土界面的有效约束是构件发挥其力学性能优势的关键,
可视化是计算机应用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方面。工程中通常要处理大量的数据,通过可视化能够实现数据与图形间的交互操作,计算结果更为直观的显示,从而提高准确度和效率。本文在结
密肋复合墙体是由截面及配筋较小的钢筋混凝土框格与内嵌轻质混凝土砌块组成的,其制作工艺决定了在混凝土肋与填充砌块的接触位置形成一个粘结界面,而目前这个界面性能仍然不明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抗震设计理念,该理论以提高结构性能为目标,其目的是使设计的建筑结构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因此系统的研究性能抗震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