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中机智人物故事的文化意蕴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类型。这类故事风格独特,在我国民间故事中就存在着大量的这类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极为常见,并且机智人物形象也丰富多彩。  我国对这类故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此后一直断断续续,故事搜集的多,研究的成果不多。而“机智人物故事”这一术语是由祁连休先生在八十年代提出后才开始广泛运用,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此时,对这类故事的研究也逐渐达到高潮。1984年,召开了全国“机智人物故事研讨会”,可以说研究到达了顶峰。在这一领域一直坚持研究的就是祁连休先生,他在2001年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究》,对这类故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该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此后,对机智人物故事的研究就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这类故事的主角就是被我们称为“机智人物”的角色群,尽管在故事中出现的形象不同,但是作为一种常见的角色群体,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文化意义,本文以机智人物故事为研究对象,尝试综合运用角色理论、文化人类学、后结构主义、叙事学以及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探讨了故事主人公的角色形象、功能,以及这类故事包含的文化意义。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梳理了我国机智人物故事的源流,研究历程和研究现状,指出该研究目前取得的成就和不足。第二章从该类故事的主人公——“机智人物”这一角色群出发,分析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类型及该类角色在故事中的功能。第三章从机智人物故事产生的社会基础出发,揭示这类故事产生的社会心理及作用功能。第四章将机智人物故事放在宏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考察这类故事蕴藏的社会文化意义。  
其他文献
《俄藏黑水城文献》於1996年出版,出版後颇受学者们的关注,学者对其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文献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从文字学方面,特别是从俗字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本文
“灰阑故事”是一则古老且经久不衰的故事,在其流传与演变过程中,通过与不同民族文化碰撞,擦出了别样的火花,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与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便是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