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东渐——中国传统服装结构平面向立体的转化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服饰文化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者,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于一体,它不仅反映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以及生活水平,同时折射了不同意识形态下人们的精神状态。  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老而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岁月中孜孜求索,硕果累累,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自古以来被成为衣冠大国,历经数千年的沉淀、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体系。然而十九世纪,伴随着西方隆隆的船舰炮火,我国饱受苦难,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化沿着海岸逐步向内陆对我国进行渗透,终使我国传统服装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我国传统的服饰审美被彻底颠覆,逐渐接受西方舶来服饰,服装结构也逐步由平面向立体转换。  西服东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国人由被动逐渐转变为积极地接受西方文化(包括服饰)。当真正接受了一种新思想、新文化,顺其自然,这种文化下的物质也会被接受。我国传统服装的改变,主要是结构的改变,是对西式文化以及西式服装立体裁剪的吸收与容纳。  就服装文化而言,服装的变革对传承我国传统服装结构是一次灾难,短短几十年,我国传统服饰没落,延续几千年的服装平面结构退出了历史舞台,西方的立体结构服装迅速占领人们的衣橱,这使我们深感遗憾,但也是国际服装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繁荣,对传统文化出现了历史的回温,国家把对保护传统文化提上了日程。  事实证明,要想在世界文化中屹立不倒,需要挖掘我们国家本民族所拥有的财富。我们的设计需要以传统服饰文化为根基,同时要以国际化设计理念和语言诠释服饰传统平面结构。反过来现代服装也应该更多地融入传统元素,使现代设计多走民族之路。  传承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任重道远,学习、借鉴传统民族文化是每个服装设计师的必修课,只有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精髓、哲学思想以及艺术特点等才能创造出源于传统历史而高于历史,具有时代特点的服装。设计师要不断汲取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通过现代的设计语言,将传统服装中的造型、色彩、面料、工艺与现代时尚潮流完美结合,来诠释国际化的服装,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之路。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国民族特色的服装体系。我们有责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因此本文最后为今后如何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设计系列作品以佐证自己的构想。
其他文献
期刊
关于古代书画家的研究,常见两种形式,一是书画家的个案研究,二是按年代、地域等进行归类整体研究。无论是哪种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大多指向书画、风格以及审美思想等内容。毫无疑问
期刊
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背景下,清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文人情怀尤被重视,在其间的创作及理论比比皆是。笪重光作为文人画家,不仅在书画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