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我国当前状况,金融诈骗犯罪越来越猖狂,事实已经证明单纯地依靠刑罚来进行控制和预防,很难有效地打击和防范。金融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安定团结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保护金融安全,探索怎样提供一个更好的金融环境,是我写作本篇文章的初衷。 本篇文章的关键词是“金融诈骗犯罪、现状分析、形成原因、对策举措”四个,文章也正是从这四个方面展开的。 第一部分:金融诈骗犯罪的含义、构成要件。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金融诈骗犯罪”的含义,我重点分析了两种关于“金融诈骗”的定义,并对此加以评价。我又在明确“金融”、“诈骗”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比较认同的“金融诈骗犯罪”的含义。 其次,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构成要件,我从刑法理论角度出发,对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等分别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 这一部分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金融诈骗犯罪的类别分析。我根据侵犯的具体客体不同,划分的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 8 个罪名分别介绍,在对罪名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对每一种罪名的特点、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引用经典案例进行论证,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 其次: 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 文章这一部分是我在收集了大量关于金融诈骗犯罪的资料、分析一些经典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本文中,提出了目前金融诈骗犯罪最为突出的四个特点: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面广;犯罪主体年轻化,职务犯罪、内外勾结比重上升;犯罪手段呈多样化、智能化,利用网络、计算机实施诈骗比较明显;跨省、跨地区流窜作案越来越多,有组织犯罪与国际化犯罪并存。 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我重点分析该特点的一些具体表现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力,然后引用一些最新的案例加以说明,如 2003 年泉州市破获的金融凭证诈骗案;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前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2004 年 8 月 8 日山西太原证券总部的有价证券诈骗案;2004 年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抓获的马来西亚籍持假“VISA”购物的犯罪团伙,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突出特点,这些特点的总结,有利用于我们更好地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还给我们一个健康有序的金融环境。最后,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严重危害。金融诈骗犯罪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严重的危害性,这正是金融诈骗犯罪最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金融诈骗犯罪的危害:一是严重危害金融安全。金融诈骗犯罪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会造成资产安全性方面的风险,还会带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风险;二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良好的经济秩序;三是衍生其他犯罪,危及社会稳定。因为金融诈骗犯罪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犯罪类型,如牵涉环节多、涉案人员多、作案手段多、触及罪名多、涉案金额多等等;四是腐蚀经济道德。第三部分:当前我国金融诈骗犯罪的原因。同其他犯罪一样,金融诈骗犯罪是各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层面的原因。其中包括经济转轨时期,社会监控弱化;社会分配不公,国民心态失衡;拜金主义盛行,物欲倾向严重。二是管理层面的原因。其中包括金融管理混乱;金融管理失范,制度不完善;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差,防范意识薄弱。三是法律层面的原因。其中包括经济立法的缺陷;刑事立法的缺陷;打击不力 。四是被害人因素。其中包括违规操作;防范意识淡薄。由于存在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它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为金融诈骗犯罪的滋生和蔓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分析金融诈骗犯罪产生的原因,为我们今后更好地防范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部分:应有对策。在这一部分中,我分两个层次:一是关于对策理念的几点认识;二是关于对策举措的几点认识。在对策理念中,我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的:1、法律调整: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在法律调整方面,主要是论证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的辨证关系。在最后我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法律的事前调整和事后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