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朝鲜半岛的分裂与动荡作为冷战遗留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由于自上世纪60年代始朝鲜单方面希冀诉诸研制核武器来解决国家生存的安全问题,核问题的介入使得朝鲜半岛的局势更加扑朔迷离。在借鉴学术界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论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从区域制度构建方面,为有效解决朝鲜核问题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之前存在过的制度建设方案。论文首先论述了东北亚地区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该地区拥有高度集中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该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三个核国家(即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一个半拥核国家(朝鲜);两个已跨入核门槛的国家(日本和韩国);全球五大贸易国的其中之三(美国,日本和中国)以及亚洲最大并最具影响力的三个经济体(中国、韩国和日本)。东北亚是亚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接下来在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笔者首先引用国政学科鼻祖级人物以及一些东亚地区研究专家的观点(Morgenthau,Scott Snyder,Samuel S.Kim&David Shambaugh)论述后冷战格局之后东北亚地区建立成熟安全、政治、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随后,在定义东亚地区安全制度构建时,引用了 Mark Beeson著述的观点,区分了地区主义和地区化的区别,随即又引用了东亚地区研究专家Muthiah Alagappa的观点阐述了区域安全制度"规范性,契约性的特征"。接下来;’笔者在文献综述中列举了一系列中外学者关于东北亚地区区域制度构建的构想,包括对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理论的提出(MaYing,Joseph Nye,Samuel Lee,Tamotsu Nakano);具体的安全制度构建的提议(Georgy Toloraya,Min Hyoung Park,Peter Van Ness);从建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视角解析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陈敏华)。除此之外,文献综述部分中还例举出东亚地区现有的区域政治、经济、安全的成熟和不成熟的区域构建,经济能源领域包括图们江地区发展计划(TRADP)、朝鲜半岛能源发展组织(KEDO)、四方会谈、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加三(APT,ASEAN+3)等等。上述文献整理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和理论框架。论文在第二和第三章分别简要回顾了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背景、东北亚的一些尝试性的区域安全制度以及六方会谈从开始到被迫中断的整个历史过程,在第四章对各方在六方会谈之中和之后政策立场变化作了详尽分析。在第五章中,论文从多边主义制度构建层面分析了六方会谈被迫中断的原因。自2009年4月14日朝鲜单方面宣布撤出六方会谈,八年来,朝鲜核试验核导弹试验愈加频繁,加之最近美国又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急转直下。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朝鲜最近的核试验核导弹试验以及美韩的超大规模军事演习正在将朝鲜半岛逼向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他将双方比作两辆相向而行、高速疾驰的列车,随时有相撞的危险。双方应该亮起红灯,同时刹车以避免局势的进一步升级:有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各方应该"亮起红灯,同时刹车"。在第五章第三节中,论文创新性地引入了中国崛起和东北亚地区两极格局的回归作为新的分析框架,并且在文末处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建设尝试,即以中美两国大国协同为前提,包括朝韩两国在内建立制度化的四方会谈,以消除朝鲜半岛上不断升级的核安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