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兹拉·庞德的中国情结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拟从中国文字、中国古典诗学与诗歌和儒家思想三方面,研究并探讨艾滋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的中国情结.庞德与中国文字.庞德认为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意象,而汉字的结合往往能取得一幅"动画感"的效果.庞德对现代诗歌的一大贡献就是他在《诗章》里使用了大量汉字,这一创新之举赋予英美诗歌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他从此把自己的表现手法甚至思维方式视为表意法.庞德与中国古典诗学和诗歌.地于中国古典诗歌,庞德强度它没有英美风雅诗的诸多弊端,整个诗浸润于意象之中,是意象派诗人应当学习的典范.他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清晰、凝炼、含蓄与他及其他意象派诗人要求诗歌文字简洁、感情要含蓄和意象要鲜明的主张十分吻合.所以我们说,正是从形象表意的汉字和充满意象的中国古典诗学和诗歌中庞德找到了他自己的诗学理论的某些依据和梦寐以求的诗歌意象.1915年,庞德翻译并出版了《神州集》,为此,T.S.艾略特曾把庞德称为"我们时代中国诗歌的发明者".庞德与儒家哲学.庞德崇拜孔子,宣传儒家思想,翻译了孔子的《大学》《中庸》和《论语》.1954年,庞德又翻译出版了《诗经》.赢得"儒者庞德"这个称号,他应当是当之无愧的.庞德是一位在英美现代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著名诗人.他的贡献在于;第一,庞德领导了二十世纪的诗歌革命.通过意象派冲击了英美传统诗学,为新诗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新批评派理论的开端.第一,庞德一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诗学锲而不舍地努力理解并全力推介,已成为中西文化关系史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其他文献
2004年,日本胶粘剂工业协会制订了限制VOC排放量的自愿标准,计划要减少甲苯和二甲苯等6种主要挥发物质的用量.2004年日本胶粘剂产量同比增长2.0%,达到110万t;相反,供货量同比
在英国文学的漫漫长河中独树一帜的浪漫派诗歌,总能在初识或熟悉它的人们心中唤起神奇的想象与美妙的激情.这一始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文学流派,一反以往古典主义诗歌附庸
本文旨在分析《还乡》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斐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分析游苔莎的性格。她的性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理想化的视点及蒲罗米修斯型的叛逆性。第二章陈述了
本文试图评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多项选择题型极其对外语教学的后效作用。多项选择题型是客观性测试中最广泛使用的题型之一,这一题型在语言测试界风靡一时,但它的不足之处已被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对学习外语的学习来说,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重要.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