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区划问题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它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从古至今,行政区划都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调整和变革,同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变革又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 鉴于行政区划调整和变革在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1996年,长沙市通过撤并郊区,调整行政区划,到今天为止,取得了连续十年的辉煌成绩。十年过去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对长沙的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长沙市准备再次启动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长沙市的城市行政区划调整问题,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就成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这篇论文基于“行政区经济”的刚性约束理论的影响,借鉴国内外行政区划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运用例证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阐述了长沙市城市行政区划为什么要调整和怎样调整的问题。在论述为什么要调整时,先从广泛意义上论述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并从长沙市的城市发展空间、人口结构状况、经济总量、行政区限制和跨区域协调问题等五个方面列举了目前长沙市区的行政区划所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这里面既有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也有历史和城市粗放式开发等原因。论文结合第二章作者归纳的目前国内城市区划调整的七种模式,提出了解决长沙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三个方案,从前瞻性的角度而言,作者主张采取第三方案,即撤县设区和区与区合并综合调整的方案。按这个方案实施,既解决了目前芙蓉区、天心区等发展空间受阻的问题,也为长沙县、望城县和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更好地做好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和国家级开发区如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长沙市的和谐发展找到了途径。这是论文的结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