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边坡支护结构对边坡进行加固只是从边坡稳定性角度出发,不考虑边坡的生态修复,植被混凝土护坡技术能够对边坡进行生态修复,但在实际工程中忽略了植被混凝土的强度特性,不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边坡。本课题提出植被混凝土板墙支护结构,通过支护结构采用植被混凝土对边坡进行加固,既满足对边坡加固的目的,又能够对边坡进行生态修复,扩大了植被混凝土护坡技术的适用范围。本课题通过植被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植被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制备方法和强度特性;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边坡植被混凝土板墙支护模型,分析边坡在未支护、植被混凝土板墙支护和普通混凝土板墙支护下的边坡变形和稳定性变化规律,通过单一因素控制法研究植被混凝土容重、植被混凝土弹性模量、板墙厚度和锚索设计参数变化对边坡变形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植被混凝土板墙的设计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植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单位体积法,以控制空隙率为目的,植被混凝土搅拌采用分次投料搅拌并延长搅拌时间,经制备出的植被混凝土空隙率能够满足目标空隙率要求;(2)植被混凝土的强度随着目标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小,植被混凝土目标空隙率为25%时,采用强度等级为PII52.5水泥的植被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C25抗压强度,能够满足支护结构强度要求;(3)边坡在植被混凝土板墙支护下,坡体位移明显减小,边坡安全系数明显提高,能够达到工程加固要求,但支护效果低于普通混凝土板墙;(4)得到了植被混凝土容重、弹性模量、锚索预应力等因素对边坡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影响边坡变形和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给出了植被混凝土板墙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合理取值范围。(5)介绍植被混凝土板墙支护结构的支护机理,理论推导了边坡位移和边坡安全系数算方法,为植被混凝土板墙支护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