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设计免耕、稻草还田免耕、常耕、稻草还田常耕作4种耕作方式,采集不同土层土壤样品,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矿化作用及生物作用4个方面研究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固定及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保护性耕作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其有机碳含量。免耕对水稻土作用主要在0-20cm土层,显著作用于表层土壤(0-5cm)。免耕提高了土壤的有机碳储量,稻草还田免耕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有机碳含量、腐殖质含量。土壤总有机碳量与土壤团聚体比例、有机碳含量、腐殖质呈正相关;与大团聚体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微团聚体腐殖质呈显著负相关。(2)保护性耕作影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难降解性。稻草还田免耕提高0-20cm土层大团聚体有机碳的难降解系数;其中,稻草还田的作用显著大于免耕。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难降解系数与土壤有机碳总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3)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矿化及金属氧化态有机碳影响显著。保护性耕作提高了0-20cm土层大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量及土壤团聚体的Fe/Al-SOC含量、Ca-SOC含量。免耕降低了5-20cm土层的矿化量,提高了0-5cm土层2-0.25mm、<0.054mm团聚体的Fe/Al-SOC及Ca-SOC含量。土壤矿化总量与Fe/Al-SOC、 Ca-SOC含量呈正相关,在>2mm团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矿化总量、Fe/Al-SOC含量、Ca-SOC含量与有机碳总量互呈正相关。(4)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真菌生物量影响显著。稻草还田免耕主要提高了0-20cm土层团聚体的真菌生物量,其中,免耕显著提高了0-5cm土层的大团聚体的真菌生物量,稻草还田显著提高了0-5cm土层微团聚体的真菌生物量。土壤大团聚体真菌生物量显著高于微团聚体。土壤微团聚体的真菌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土壤团聚体矿化量呈负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本期活动主题,设计问卷调查表,按照活动计划、分析、
缺乏家庭教育是主要致使留守儿童出现道德成长问题的因素.缺乏家庭教育包括缺乏父母的榜样作用、弱化父母的监控机制及失调亲子关系,影响留守儿童获得道德观念、发展道德情感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点用地范围不断地无限制扩张,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我国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开展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