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设计一种高效的投递系统是目前疾病诊疗领域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自行制备的双亲性高分子为原料,采用传统脂质体制备技术,设计并成功制备了高分子脂质体;并以后者为基础,构建出一系列多功能投递系统,同时对这些系统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双亲性十八烷基季铵盐接枝赖氨酸壳聚糖(OQLCS)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以天然大分子壳聚糖,赖氨酸和十八烷基季铵盐,聚乙二醇,叶酸等为原料,采用接枝改性方法,制备出一系列双亲性十八烷基季铵盐接枝赖氨酸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并对其结构、双亲性和溶解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被成功制备;OQLCS具有明显的双亲性,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胶束;同时OQLCS展现出优良的溶解性能,不仅能够溶解在去离子水中,而且能够溶解于一些常用有机溶剂中如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等。OQLCS及其衍生物为高分子脂质体的成功制备提供了基础原料。2)高分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用于构建药物投递系统的研究。以OQLCS及其衍生物为原料,采用传统脂质体制备技术,制备出了高分子脂质体,并对其粒径,电位,结构,药物储存稳定性和药物内吞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高分子脂质体粒径小(平均粒径163.5nm)且均一(多分散指数0.108),同时具有类似于传统脂质体的层状结构。同传统脂质体相比,高分子脂质体对于模型药物钙黄绿素具有更好的药物包封效率和缓控释性能;在不同的储存温度和介质中,高分子脂质体能更好地防止药物渗漏,延长药物的储存时间,同时还能防止粒子之间团聚的发生。由于制备的高分子脂质体表面具有正电位,故将有助于其承载药物进入到MCF-7乳腺癌细胞中。3)磁性高分子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靶向定位)研究。以OQLCS及其衍生物为原料,采用传统脂质体制备技术,制备出具有磁靶向,MRI成像,跨血脊髓屏障,长循环等多功能的磁性高分子脂质体(TAT-PEG-MPLs),并在体内外对其相关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高分子脂质体为球形,平均粒径为83.2nm,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43.5 emu/g)。细胞内吞实验,MRI造影及损伤部位组织切片均表明,在外加磁场和跨膜肽TAT的双重作用下,磁性高分子脂质体能更有效地富集在脊髓损伤部位,并跨过血脊髓屏障进入损伤组织中。4)PLGA/高分子脂质体核壳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和基因共投递中的应用。将PLGA微球技术同高分子脂质体技术相结合,一种PLGA/高分子脂质体核壳纳米载体被成功地制备并用于药物与基因共载的研究。PLGA为核,用于承载药物,阳离子高分子脂质体为壳,用于吸附基因。基因与化疗药物共载的优势在于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耐药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核壳载体尺寸为纳米级,具有药物缓释和承载基因双重作用。更重要的是细胞内吞实验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表明,核壳纳米载体能够成功地实现药物和基因的共投递,且具有较高的共投递效率。5)叶酸修饰的磁性PLGA/高分子脂质体核壳载体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投递和MRI造影中的应用。利用PLGA/高分子脂质体核壳载体为平台,同时承载T2造影用磁性纳米粒子和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制备一种同时具有MRI成像功能和药物投递功能的投递系统。结果表明,载体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同时具有优良的磁性能和药物缓释性能。细胞实验表明,这种载体能够同时实现药物投递和MRI造影,且通过叶酸表面修饰其投递效率和MRI成像效果明显增强。上述研究表明,高分子脂质体是一种模块化的载体平台技术,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功能化组装。本研究将为高分子脂质体技术在疾病诊疗的进一步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