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产于低地鸡蛋带到高原孵化会表现出胚胎生长缓慢、孵化率下降的现象,但藏鸡在高原孵化却能维持较高的孵化率。因此本文针对藏鸡这一特点从高原孵化时藏鸡胚胎气体交换特点入手,并结合胚胎的生长、种蛋特点等因素进行研究,来分析藏鸡在高原孵化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结果如下: (1) 通过异地饲养的手段分析了藏鸡在高原孵化的孵化率特点。结果表明:在高原(西藏,海拔:2900m)孵化时藏鸡能够维持较高孵化率(74.63%),但将产于低地(北京:海拔:100m)的小型鸡蛋运到高原孵化则孵化率(37.25%)明显低于在低地孵化的结果(88.18%);异地饲养群体西藏小型鸡(51.09%)和北京藏鸡(61.18%)在高原的孵化率因母鸡的饲养环境不同而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藏鸡依然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藏鸡与小型鸡杂交的种蛋表现有较好的孵化效果(74.86%)。以上结果说明藏鸡在高原能够维持较高的孵化率虽然与母鸡饲养环境有关,但主要是遗传的影响。 (2) 分析了藏鸡种蛋蛋重、蛋形指数、及含水率等相关特性。结果表明虽然藏鸡的蛋重(42.904g)显著小于北京小型鸡(60.953g)(P<0.05),蛋形指数(1.382)显著大于小型鸡(1.317)(P<0.05),但两者在含水率、蛋壳厚度等其他上无显著差异。表明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等特性可能不是导致藏鸡与农大小型鸡在高原孵化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3) 通过测定藏鸡的蛋壳通透性、蛋壳厚度、气孔数量和高原孵化胚胎的尿囊绒毛膜(CAM)血管密度系数(VDI)等性状,分析了藏鸡在高原孵化时胚胎CAM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扩散阻力特点。结果表明藏鸡的蛋壳通透性(0.14mg/d·mmHg·g)显著低于小型鸡(0.16mg/d·mmHg·g,P<0.01),根据蛋壳通透性与蛋壳厚度和气孔有效面积的函数关系计算表明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藏鸡蛋壳的有效气孔面积较小所致(A_P_Z/A_P_D=0.584)。而藏鸡胚胎的尿囊绒毛膜VDI也低于小型鸡胚胎。 (4) 通过测定藏鸡在高原和低地孵化时的血气、血液酸碱度、血液学参数等指标,分析了藏鸡在高原孵化时胚胎血液在运输氧的能力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高原孵化第9~18d藏鸡胚胎CAM动脉氧分压和静脉氧分压与小型鸡胚胎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则表现为藏鸡胚胎显著高于小型鸡胚胎(P<0.05)。血液酸碱度分析表明藏鸡在高原孵化能维持与低地孵化胚胎相似的pH值。血液学参数分析表明在高原孵化的藏鸡胚胎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小型鸡胚胎,说明藏鸡胚胎血液有较高的运输氧能力。 (5) 通过测定藏鸡在高原和低地的胚胎和心脏、肝脏生长速度,分析藏鸡在高原孵化的胚胎生长和代谢特点。结果表明:藏鸡和小型鸡在高原孵化的生长速度都显著低于在低地孵化的结果,而在高原孵化的藏鸡在孵化后期(孵化第12~18d)的胚胎干重显著高于小型鸡。说明藏鸡在高原孵化的胚胎生长也会受到低氧环境的影响,但相对产于低地的鸡蛋而言藏鸡所受的影响较小。高原缺氧环境对藏鸡胚胎的心脏和肝脏生长的影响与对藏鸡胚胎生长的影响有相似的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藏鸡对高原环境存在明显的遗传适应,并主要表现为在高原能够维持较高的孵化率;而藏鸡的高原适应性可能主要是由于在蛋壳通透性、胚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和胚胎的生长等方面都有适应高原低氧低气压的环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