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南缘典型红层山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层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以四川红层盆地最为典型。近年来,位于盆缘的红层山区在生态旅游的推动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也随之增加。在了解红层山区水质特征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红层山区水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背景,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出发,研究了红层山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以及水化学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掌握红层山区水质特点及影响水质变化的原因。本文以四川盆地南缘红层山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黔渝交界的习水—江津红层山区为典型区域,以一个完整水文年为尺度,对研究区地下水及地表水进行系统采样,主要采用野外监测手段、室内实验分析、数理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水质特点。初步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研究区各水体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SO4-Ca型、SO4·Cl-Ca型、SO4·Cl-Ca·Na型和HCO3·SO4-Ca·Na型四种,以HCO3·SO4-Ca型为主,大茅坡处地表水及地下水以SO4·Cl-Ca型为主。通过Gibbs图分析,水化学组分分布在岩石风化控制区域,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区内地下水p H值整体偏酸性,阴离子组成以SO42-最为显著,预测主要与研究区红层含水层中硫化物矿物及下部石膏团块风化溶解有关,阳离子组成以Ca2+浓度最为显著,主要来自砂岩、页岩中碳酸盐等钙质胶结物的风化溶解。水化学类型、矿化度、p H值受围岩化学成分的影响大。(2)地表水各样点的p H值变化范围基本都在6.36~7.34之间,季节变化幅度小。大茅坡山顶两处蓄水池和地下水由于受地层中硫化物矿物的氧化作用影响,p H值大多呈酸性,且季节变幅较大。后槽顶农耕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电导率受农业活动影响,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大茅坡与大窝凼各样点,其地下水电导率和p H值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雨季降低旱季升高,可能与p H值和电导率在雨季受到雨水的稀释作用有关。地表水不同水体阳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灌溉水和沟谷溪水季节变幅较大,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大窝凼和大茅坡山顶地表水的阳离子和Cl-、NO3-浓度季节变幅均很小,这与林地覆盖率高、人类活动较少有关。山顶地下水的Na+主要来自含盐地层分化溶解,SO42-浓度季变幅最大,丰水期浓度低,枯水期和平水期浓度变化不大。(3)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红层砂岩、泥岩浅层风化带裂隙水,埋藏浅。其补径排条件受山地地貌的控制十分明显,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地下水主要受到大气降雨和农灌水入渗两种补给方式。随着海拔和坡位的降低,土地利用方式由林地转换为耕地,地下水离子浓度除SO42-之外,整体呈逐渐增加趋势,表明农耕区地下水受农业活动影响较显著。(4)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与评价。地表水第一主成分载荷量显示,地表水化学成分受地质背景影响大于人类活动输入,同时第二主成分也显示出红层区Fe和Mn浓度普遍较高,这主要来自红层中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的溶解迁移,在酸性水的作用下,把地层中三价铁离子还原成可溶的二价铁离子,地表水综合主成分得分显示,随着农业活动等外界环境的物质输入量增大,后槽顶地表水水质较大窝凼和大茅坡稍差,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地下水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反映出水质主要受水—岩作用影响,Ca2+和Na+离子浓度分别受红层中钙质胶结物和含盐岩的风化溶解,SO42-和Fe含量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受到红层地质背景的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很小。(5)红层山区地下水资源作为村民生活饮用水,要根据裂隙水的埋藏分布条件选择有效的取水方式,同时尽量避免在铁锰含量较高地层打井找水,还有控制井水与生活污水排放点或养殖场等污染源的距离,以避免影响饮用水水质。
其他文献
宋代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宋人注疏表现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新特点,苏辙《诗集传》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所以我们从训诂学角度对《诗集传》进行研究,全文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
<正>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一项活动,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代代相传,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民间游戏则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氮氧化物能导致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NH3-SCR)因其技术相对成熟高效,已成为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主流技术。该技术的传统商用催化剂为
农药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品,其在防治病虫害,减少农作物损失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样也有不利的一面。作为世界上消耗农药最多的国家,我国存在严重的不规范、不合理使
德国小蠊是蜚蠊目中分布最广泛、最难治理的害虫,与人类关系密切。德国小蠊具有适应能力强,但夜间“怕光、怕噪声、怕振动”特点,若虫粪便最具聚集活性和滞留活性。成虫对敌敌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