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平台研究与实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d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因其巨大的应用价值而迅速得到了军事部门,学术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无线传感网中节点间数据传输距离,网关存储空间,以太网控制接口的实现方式,节点能量供应,网络寿命的时间,传感器节点尺寸和能量消耗等等参数是无线传感网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无线传感网的结构体系与环境要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方式的无线传感网平台。本系统选择ZigBee作为无线通信方式,采用ARM9作为处理器,利用ARM9的强大扩展能力外接三种存储芯片作为网关的存储空间,通过ISA总线实现以太网通信,利用TI的CC2430芯片设计无线传输模块实现节点间的无线通信,利用GSM模块实现短信收发。在存储模块的硬件设计过程中,分别使用SDRAM,NANDFLASH和NORFLASH用作程序运行,数据和系统代码的存储空间,这种分区存储方式增加了系统软件的稳定性。在无线模块部分详细分析了天线部分的设计,通过对天线馈送部分的特殊布线和阻抗匹配设计使无线节点传输的最远距离达到并超过了设计要求。在各个模块的硬件设计中叙述了模块的信号流程,为今后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本系统已经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和系统测试。通过在不同的环境中测试表明节点间无线最大有效传输距离为120m,为了保证节点组网路由的时候不相互干扰,在降低功耗的条件下无线传输距离可以下降到10m甚至更近,能够满足无线组网在传输距离上的要求。通过移植操作系统实现了网关接收传感器节点数据并存储,网关与以太网通信,GSM模块与手机收发短信等功能。
其他文献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用户对更高速率、更大数据流量、更密集的网络覆盖的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
在现代的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中,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图像增强技术、图像分割技术、图像配准技术、三维重建等方面。医学图像数据量大,处理算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相对于单载波调制,而提出的多载波调制(MCM)技术。在当下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多载波技术是适应当前社会
多类标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在多类标分类问题中,训练集中的每个样本都对应由一个或者多个类标组合而成。多类标学习的任务就是在类标集大小未知的情况下,为未知的样本预
医学成像术成为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e)是一种用于肌体组织运动分析的理想成像模式,应用于心脏的运动分析已有20多年的历史。基于核磁
无线信道作为无线通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信道传播的研究成为再现真实传输场景、改善通信质量的关键。因此,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最优化设计和规划必须有效地依靠信道模型的仿
由于我国对电力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电范围的扩大,而远动终端采用传统的串行口通信方式(RS232,RS485总线等),存在串行通信效率低、线路铺设范围受限制、通信方式不灵活等缺
随着微波通信的急速发展,微波电路在通信、电子等各个通信产业应用极其广泛,但随着器件工作频率和功率的增大,系统常处于非线性的状态。为合理及有效利用微波器件,有必要研究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