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视觉掩蔽作为一种实验方法,用来探究视觉系统在不同信息加工水平上的时空敏感性问题。尽管有大量研究采用视觉掩蔽技术,但是视觉掩蔽发生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进一步揭示掩蔽效应产生的认知机制需要回答:1)掩蔽效应产生的阶段,2)掩蔽类型对掩蔽效应的影响,3)注意导向对掩蔽效应的调制。围绕这个三个问题,论文设计了两个研究,共三个实验。研究一旨在探讨掩蔽效应产生的阶段。已有理论大多针对后掩蔽效应而提出,但实际上掩蔽出现位置的操作各不相同,这使得解释掩蔽效应产生的阶段变得困难。因此,研究一选用常见的模式掩蔽,设置三种不同的掩蔽位置(前掩蔽、后掩蔽和三明治掩蔽),同时选用加工深度不同的汉字(真字、假字、非字)考查不同掩蔽位置对目标刺激产生的掩蔽效应,从而探讨掩蔽效应发生的阶段。结果发现,不同掩蔽位置均影响了目标的辨别表现。具体地说,前掩蔽和后掩蔽的出现使得真字、假字和非字反应敏感性显著下降,三明治掩蔽仅使非字的表现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说明,不同位置的掩蔽依目标加工深度的不同而不同,掩蔽效应产生的阶段可能也因目标不同而不同。真字和假字除字义和字音的差别外均属于字形结构良好的字,前、后掩蔽对其影响可能是在词形加工阶段,即知觉表征阶段。而非字不具有完整的汉字字形,对非字的影响产生在知觉表征的初级阶段。由于研究一只采用了模式掩蔽,其他类型刺激掩蔽是否对文字加工产生相似的效应将在研究二中进一步验证。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研究二选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掩蔽:模式掩蔽、侧对比刺激和四点刺激,并结合不同的注意任务(辨别任务和词汇判断任务),旨在回答掩蔽类型对掩蔽效应的影响和注意导向对掩蔽效应的调制两个问题。实验一结果显示,在辨别任务中,无论掩蔽出现的位置如何,掩蔽效应不因掩蔽类型变化而明显变化,后掩蔽存在的情况均对目标刺激的辨别产生明显的影响:无论条件和掩蔽类型如何非字的辨别均受到影响,四点掩蔽和模式掩蔽在前时真字和假字的辨别受到影响,只有三明治侧对比掩蔽影响真字的辨别。实验二结果显示,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非字的辨别在任何条件和任何类型的掩蔽下均受到明显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前或后掩蔽均对真字产生明显影响,三明治模式掩蔽对真字和假字产生明显影响。通过比较实验一和二的结果发现,掩蔽对三种刺激类型产生的效应因实验任务不同而不同:辨别任务中的掩蔽效应大于词汇判断任务的,模式掩蔽的掩蔽效果大于侧对比掩蔽和四点掩蔽,后掩蔽产生的掩蔽效应大于前掩蔽和三明治掩蔽产生的掩蔽效应。根据干扰和竞争理论解释,由于在加工深度较大的任务中,结构完好的真字或者假字的加工阶段处于知觉信息分拣之后,会受到来自注意的调控,掩蔽刺激不仅破坏目标刺激通达前的信息通道,也会干扰未加工完的信息。尽管认知任务不同,认知资源参与程度不一样,但是依然发现模式掩蔽在后时对目标刺激具有更强的掩蔽效应,这一结果和前人在客体和字母识别中的得到的掩蔽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为视觉掩蔽效应机制提供了在文字识别上的新证据,也为进一步了解视觉掩蔽神经生理上的机制提供了行为上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