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是教育,教育与奥林匹克运动密不可分。在北京即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历史背景下,本文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尝试性的对北京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分析现存问题,探讨有效的教育途径,为更好地在我国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为北京实现“人文奥运”提供借鉴。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北京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教师、大学生、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北京高校奥林匹克专业教师比较缺乏,担任奥林匹克课程的教师有36.6%是非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北京高校大多数体育教师对奥林匹克知识了解一般,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利用体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教育。2课程是大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奥林匹克知识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北京高校开设奥林匹克课程情况并不理想,56所本科院校中只有6所高校开设了奥林匹克课程,而其他50所高校均未开设奥林匹克课程;另外,奥林匹克教材比较缺乏,现有教材已不能满足高校奥林匹克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需要。3北京高校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奥林匹克教育途径。体育课中,65.9%的大学生反映,体育教师没有向他们传授过有关奥林匹克方面的知识;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教育活动只有极少数高校开展;利用校园体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奥林匹克活动是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有效途径,但目前还没有引起北京高校的足够重视。4北京高校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了解不够,对所在高校的奥林匹克教育现状不太满意,非常渴望在高校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以满足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