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型钢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延性好、抗震能力强、适用于大跨度和重载等一系列优点,在转换层结构中应用较常见。从目前转换层结构施工实践来看,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由于构件自身荷载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确定,是施工方案的关键问题,其科学合理与否,涉及到转换结构施工是否达到结构设计要求。在众多大型工程施工实践中,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的支模架体系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出吊模施工方法,这种支模体系传力明确,构造简单,承载安全、体系稳定,而且又起到节省大量模板支撑材料,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尽管吊模施工方法已经在实际工程上有所应用,但是对于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与吊模体系相互作用机理缺乏详细的理论研究分析,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工程应用,国内缺乏规范吊模施工的工法和相关的技术规程。同时对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的施工模板支撑体系选择的决策系统理论方法研究,也不完善。现有的吊模施工方法的适用性也受到限制。本研究针对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与吊模体系相互作用机理和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决策系统理论,主要完成了如下内容的研究工作。(1)结合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工程施工实践,总结研究了施工阶段结构支撑体系的构造类型特点和各自的设计模型及计算理论方法,并研发出新型的组合式支撑体系。(2)在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对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吊模支撑体系的构造进行研究,建立施工阶段吊模支撑体系和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吊模支撑体系的力学作用机理,为不同的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截面条件提供吊模支撑体系设计决策理论依据。(3)进行了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的深化研究,提出了考虑吊模施工影响的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极限弯矩’uM和屈服弯矩’yM的建议计算公式。分析了含钢率、跨高比、纵筋配筋率、型钢位置等参数对采用吊模施工的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正常使用安全系数b的影响作用。(4)以吊模理论计算公式为基础,结合常见的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截面和跨度数据,以及吊模体系布置的合理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影响吊模支撑体系安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并研究总结了影响规律。(5)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规范吊模施工工艺标准,对吊模支撑体系的设计构件和布置参数进行优化定型。(6)针对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特点,对比分析落地式支撑、吊模支撑、组合式支撑体系,从安全、质量、工期、技术水平、工程造价角度评价、优选施工方法,并结合吊模支撑体系理论计算原则,建立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方案决策系统。(7)以建立的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方案决策系统理论为依据,进行实际工程应用,设计出适用的吊模体系参数,为现场工程实施提供了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案数据,也为工程施工现场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推广应用吊模支撑体系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法和指导思路。(8)研发出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方案决策安全计算应用软件,可视化界面友好,计算快捷精确,方便工程应用中的施工方案决策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