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山西吕梁农村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2年11月,选取山西省吕梁市不同方位四个乡镇9286名55岁及以上村民,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等病变,记录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情况,询问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抽血接受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共2291人纳入统计分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291名被调查者中,平均年龄64.57±7.36岁,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检测值为24.66±18.04μmol/L,共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者1747名(76.25%)。 (2)将被调查对象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第一分位数组(<14.49μmol/L)、第二分位数组(14.49-19.44μmol/L)、第三分位数组(19.44-28.30μmol/L)、第四分位数组(≥28.30μmol/L),各组研究对象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70.33%、76.47%、78.09%和80.14%。 (3)以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为因变量,同型半胱氨酸四分位数组为自变量,第一分位数组为对照组,比较不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校正年龄、性别后,各分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 (4)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收缩压、现吸烟、即刻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史进入回归方程(P<0.05),而同型半胱氨酸未能纳入回归方程(P>0.05)。 结论: 本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目前国内外报道水平,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