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在文学史上如同一颗璀璨的恒星具有永恒的魅力,笔者在此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入手对作品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进行解读。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对杰克·巴恩斯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初探:绪论简介《太阳照常升起》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到目前为止,国内从原型视角对杰克·巴恩斯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解读的研究文章较少,以此为论题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还没有学术成果。第一部分,原型。第一节主要是从人物原型这一角度入手发掘杰克·巴恩斯身上所映射出来的海明威本人的影子,在此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生活原型的解读来挖掘作品主人公们的生活原型。第二节主要是对原型这一术语进行界定,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它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杰克·巴恩斯——基督受难原型。基督受难原型在文学史、文化史、宗教史上有着广泛的生命力。笔者首先从以上三个角度理顺基督受难原型的渊源,接着分析杰克身上基督受难的影子。杰克作为一头真正的“犍牛”,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的“犍牛”品格——自己受难,拯救别人——正是现代“基督”的真实写照。在作品中,杰克正是用这种品格来维持他人之间的和平关系,尽力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第三部分,杰克·巴恩斯——拯救原型。第一节笔者分别论述文学史、文化史、宗教史上的拯救原型,并且联系二十世纪初期美国的现实生活背景,深入挖掘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拯救原型。杰克作为一个“白人性”受到创伤的男人,他需要被拯救,在他身上也表现出种族优越论在当时所处的两难境地。第二节从杰克是一个需要被拯救的男人出发,分别论述杰克进行自我拯救的方式:一是肉体上的寻求,二是精神上的探索。杰克一方面试图通过金钱和性幻想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拯救,另一方面又投身于田园的传统中,试图在这里获得精神上的宁静,并且在狂欢节的斗牛场上寻找一个男子汉应有的勇气。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失败,笔者在这里把其原因归结为传统宗教信仰的缺失。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原型理论这一批评方法的总结。我们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过程中,应坚持原型批评与文本细读法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