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额的兵员是确保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保证,若军队实际兵数少于兵籍所载人数,即为缺额,又名虚籍,俗称吃空饷。北宋禁军缺额现象比较普遍,其中马步诸军缺数颇多,特别是沿边驻军缺额较为突出,无论是朝臣奏疏还是皇帝詔敕,均多次论及。缺额现象至北宋晚期日益加剧,缺额不补者过半,宋军兵力大不如前,残存者仅为不堪战斗的溃散之兵,北宋军政至此已病入膏肓。南宋建国,赓续赵宋统治,正规军的重新招募与整编为重要一端,在保留北宋禁军建制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屯驻大军为主体的正规军。然,正规军的新建未能改变北宋遗留下来的缺额积弊,禁军与屯驻大军中缺额现象仍旧普遍存在。从高宗朝开始就有所显现,历经孝宗、光宗等朝,缺额有增无减。至南宋后期,各地屯驻大军缺额严重,军队数量锐减,南宋军政腐败至此已臻无以复加的地步。缺额的存在,加重了宋朝廷的财政负担,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为整饬缺额积弊,宋廷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各军有缺即诏令填补,拣拨厢军、剩员等为禁军,放宽招募条件,增赐例物,制止士兵逃亡,设置总领所等。总体看来,宋廷应对缺额的这些措施收效不大,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制度漏洞是滋生军政腐败的温床。军籍统计奏报制度的混乱、封桩缺额禁军钱制度的畸形发展、士兵逃亡严重,军将虚报冒领,私役军士,朝廷对将帅姑息放纵等,使缺额问题日趋恶化,并终成宋代军政的一大顽疾。缺额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宋朝军政发展与国势变化的重要视角。禁军缺额从无到有、由微而甚的演变趋势,与整个宋王朝政局变动紧密关联,是宋代军政发展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宋代国势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