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研究和测定工作一直是化学领域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理论上实现对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预测是目前理论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利用双水平直接动力学方法,对两种在大气化学中起重要作用分子的微观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进行了理论研究,其中包括: CCl3CH2OH +Cl→products CCl3CH2OH +OH→products CH3CF2Cl + F→products由于氟利昂(CFCs)对臭氧层以及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寻找对环境无污染的CFCs替代品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十年间,部分氟氯取代的烷烃化合物(HCFCs和HFCs)被认为是氟利昂(CFCs)的第一代替代品。近年来,卤代醇被认为是CFCs和HCFCs的替代物,即氟利昂(CFCs)的第二代替代品。本文研究了氟利昂(CFCs)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替代品与氟原子、氯原子和羟基自由基的反应。这类物质都含有至少一个CH键,可以与大气中的原子和自由基反应,从而减少它们在大气中的存在时间,因此从理论上深入的研究这些反应的微观机理,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发挥理论计算的前瞻性,为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线索是有必要的。本文的理论计算主要是利用GAUSSIAN 03和GAUSSIAN 09程序,在B3LYP、MP2或MPW1K水平下计算驻点(反应物,过渡态,产物)的几何构型和频率,进一步利用内禀反应坐标理论获得反应的最小能量路径;在最小能量路径上选取部分点进行单点能量校正(G3(MP2), MCQCISD, CCSD(T)+CF)。根据上述信息,利用Polyrate 9.7程序,使用变分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的速率常数。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反应CCl3CH2OH + Cl→products和CCl3CH2OH + OH→products的理论研究表明:每个反应均有两个氢迁移反应通道,即亚甲基和羟基氢迁移。在每个反应通道的入口处都首先形成一个前期络合物,之后经历过渡态到达产物。通过等化学键反应在多种水平下计算了物质CCl3CH2OH,CCl3CHOH和CCl3CH2O的生成焓,其值分别为69.61±1.2,23.09±1和14.89±1 kcal mol-1。在MC–QCISD// B3LYP/6311G(d,p)水平下应用变分过渡态理论(VTST)计算了反应在200 K–2000 K温度区间的速率常数。反应的总速率常数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反应CCl3CH2OH + Cl中生成产物CCl3CHOH + HCl的亚甲基氢迁移通道在低温范围内是主反应通道,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总速率常数的贡献在减少。在反应CCl3CH2OH + OH中,亚甲基氢迁移通道在反应的整个温度区间都起主导作用。反应(3.1)和反应(3.2)在200 K–2000 K的温度范围内总反应速率常数的四参数Arrhenius表达式为:(单位cm3molecule-1s-1) k1=4.04×10-13(T/300)2.44exp[512.0(T+287.9)/(T2+287.92)] (R3.1) k2=2.43×10-13(T/300)2.71exp[–126.4(T+418.6)/(T2+418.62)] (R3.2)(2)通过对CH3CF2Cl + F→products反应的研究表明,该反应存在两个反应通道: CH2H′CF2Cl + F→CH2CF2Cl + H′F (R4a)→CH H′CF2Cl + HF (R4b)在G3(MP2)//MPW1K/6-311+G(d,p)水平下用变分过渡态理论(VTST)计算出的速率常数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在低温区间,反应通道4a是反应的主要通道;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通道4b的贡献逐渐增大并且超过4a通道成为反应的主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