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模式下的生产输出及定制程度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MC-Mass Customization)为背景,主要研究了基于顾客个性化需求条件下,企业产品属性输出和定制程度的优化问题.该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第一章作为引言,首先描述了研究课题的背景和生产模式的演变历程,对国内外MC的研究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综述;对MC模式给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提出了几点看法,并对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探讨.(2)第二章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概括,将MC模式的概念、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总结,给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MC理论和实施方法框架.(3)第三章将MC模式与其它生产方式进行了系统地比较;MC模式最重要的出发点是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其它一些先进的生产模式也能获得个性化产品,基于此,对企业如何正确选择生产模式,该章提出了一个基于企业诊断的多目标的决策方法,讲述了企业诊断的有关概念和方法,并为精益化战略和结构诊断设计了一些诊断问题,总结了各种管理水平在各"控制点"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4)第四章首先分析了产品属性的层次结构,并据此建立了数字化的个性化需求矩阵,提出用(模糊)聚类分析的原理,将有相似需求的顾客"聚类",企业再以类或族的方式组织生产;MC企业以类或族的方式组织生产,企业只对每类产品提供一种(或相近)输出,必然带来与顾客"理想"之间的差距,该章首次提出"相对误差"的概念,并提出了基于"相对误差"的顾客一般满意函数.(5)第五章首先基于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输出,研究如何对个性化顾客的产品配置(指派)问题,建立了指派问题的模型;在本章的第二部分,将企业的产品输出属性值看作未知量,以全体顾客总体"相对误差"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含整数规划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基于模型的实际含义,在聚类分析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枚举算法,减少了计算量,可以求得输出属性的最优解.(6)第六章提出了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程度"来定义定制程度(水平),在"输出是优化模型的结果"的前提下,以"企业最终产品类数目的多少"来划分定制程度,并根据实际产品与顾客需求之间的误差,来研究MC企业定制程度的优化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现代物流业成为了中国经济新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物流人才匮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成为物流业发
大庆石油管理局自1997年起试行综合资源规划和需求侧管理技术(简称IRP/DSM技术),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这个问题,论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论文简要回
疫苗预防的死亡、残疾和疾病超过任何其他医学发现或干预.近来免疫学和基因组学的重大发展为许多新型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希望,这些新疫苗不仅能预防传染病,而且亦能用于治疗如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等疾病.然而,多种反对疫苗的社会倾向使这些有希望的前景变得暗淡,这些倾向包括认为疫苗不安全或甚至不需要的观念的传播、对销售价格的政治压力及免疫接种"受害者"提起的要求超额赔偿的诉讼使疫苗研究、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