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及随访1年期间不良预后的影响,旨在发掘冠心病潜在危险因素。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目前AMI患者的甲状腺机能情况,进一步评价亚临床甲减、亚临床甲亢、低T3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近期、远期不良事件。第二部分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纳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甲状腺机能研究,探讨低T3综合征在ACS中流行率及其对不良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共纳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10.01-2016.03.01期间共535名AMI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随访患者近期及远期不良事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在AMI患者中预后差异。第二部分采用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s、Cochrane数据库建库伊始至2017年01月01日所有关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CS相关的研究,探讨低T3综合征在ACS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1.四组患者糖尿病史、吸烟史、陈旧性脑梗塞病史、入院时收缩压及心率、休克指数、BUN、UA、Cr、GLU、FIB、WBC、RBC、HGB、HCT、RDW、PLT、HbA1c、CK-MB、TG、CRP、PLA2、Cys-C均有统计学差异。入院时进行心功能分级评估,低T3综合征组患者心功能III-IV级比例明显升高,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其心脏泵血功能,低T3综合征组患者LVEF明显低于其他三组。2.甲状腺机能正常患者中梗死相关动脉LCX比例明显增加,LAD及RCA比例较低,低T3综合征患者组三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患者Gensini评分明显低于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低T3综合征患者组Gensini评分显著升高。通过对各组临床用药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低T3综合征组接受ACEI/ARB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利尿剂应用比例明显升高。比较各组之间住院期间不良事件,低T3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不良事件明显高于其他三组(50.0%vs 12.2%,30.6%,28.8%P<0.01),同时,低T3综合征与亚临床甲亢组患者心血管死亡比例明显升高(12.2%,11.4%,vs 1.6%,0.0%P<0.01)。比较随访1年期间不良事件,低T3综合征组心血管死亡率明显增加(14.9%vs 0.9%,4.1%,3.8%P<0.01),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相似的是,低T3综合征组患者随访期内再发心力衰竭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26.3%vs 7.5%,6.1%,23.1%P<0.01)。3.对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3、FT4、BUN、WBC、RBC、LVEF六个参数进入回归方程,其中FT3与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性较高(OR=0.335,95%CI:0.222-0.506,P=0.000),而远期不良事件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SH、WBC、RBC、LVEF四项指标为预测AMI患者随访1年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根据各组患者生存时间进行Kaplan-Meier分析发现甲状腺机能正常及亚临床甲减患者生存率高于亚临床甲亢及低T3综合征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60.089,P=0.000)。5.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T3综合征在ACS患者中发生率为23%(95%CI:0.16-0.30),低T3综合征在AMI人群总发生率为20%(95%CI:0.11-0.28)。6.Meta分析显示AMI患者近期死亡风险中,低T3综合征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2.81,95%CI:5.38-30.51,P<0.01),同样,低T3综合征对急性心梗患者远期死亡率有较高风险(OR=6.52,95%CI:3.69-11.51,P<0.01)。结论:AMI患者轻度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病率较高,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合并低T3综合征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标志物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血清FT3与Gensini评分相关并且独立地预测AMI远期及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可作为AM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Meta分析得出低T3综合征在AMI患者中发病率极高,为近期与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AMI时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十分必要,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尚需更大规模临床研究。